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前天晚上和小团子一块看书,她看她的我看我的。我就问她,你看书的时候心里会把看到的字念出来吗?她说会啊。我说不要这样,心里把字念出来会影响你阅读的速度。她记在了心里。

昨天晚上和小团子一块看书,她看书看得飞快。我又问她,你看这么快,你理解了内容了吗?考了考她,果然什么内容都没记下来。她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啊,所以我看书的时候都不过脑子。我扶额,说是不让你在心里念出来,但是看书一定要过脑子的啊!


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呢?我还专门研究总结了一下。

总体来说,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时间和耐心。通过放慢阅读速度、互动提问、深度思考、多样化活动以及家长的陪伴引导,可以使孩子逐步从“读得快”转变为“读得懂”。关键是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同时学会思考和表达。


0调整阅读方式

1.1放慢阅读速度

提醒孩子不要急于读完,而是慢慢阅读,确保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可以让孩子用手指或书签逐行引导,避免跳读。

PS:指读的方式更适合幼儿阅读,可以培养孩子文字意识、协调能力和专注力,但是会破坏孩子想象力。针对小学或以上学生则不建议指读,会影响阅读效率和语言表达速度。

1.2分段阅读

将故事分成小段,每读完一段后停下来,让孩子复述或总结内容。

逐步增加段落长度,帮助孩子适应更长的文本。

0互动提问法

2.1提问具体细节

在阅读过程中或结束后,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主人公做了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你觉得这个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2.2引导孩子提问

鼓励孩子自己提出问题,比如:“这个地方我没看懂,为什么他会这样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通过提问激发孩子的思考。

2.3联系生活实际

让孩子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例如:“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人物,你会怎么做?”,“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0培养深度思考

3.1总结故事大意

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如果孩子表达不完整,可以提示关键词或关键情节。

3.2分析人物和情节

引导孩子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动机,例如:“为什么主人公会生气?”,“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情节的发展,例如:“如果主人公没有这样做,故事会怎样?”

3.3预测和想象

在关键情节处停下来,让孩子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鼓励孩子想象故事的另一种结局。

0多样化阅读

4.1角色扮演

让孩子扮演书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家长可以参与其中,增加趣味性。

4.2绘画或手工

让孩子画出书中的场景或人物,用语言描述画中的内容。

通过手工制作与故事相关的道具,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

4.3写阅读笔记

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句子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或故事的主要内容。

如果孩子写作能力有限,可以用图画代替文字。

0选择合适的书籍

5.1匹配阅读水平

选择适合孩子当前阅读能力的书籍,避免内容过于复杂。

可以从图画书、短篇故事开始,逐步过渡到文字较多的书籍。

5.2选择有趣的主题

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书籍,例如动物、冒险、科幻等主题。

兴趣是提升阅读理解的重要动力。

0家长陪伴与引导

6.1亲子共读

与孩子一起阅读,边读边讨论,帮助孩子理解难点。

通过共读示范如何思考和提问。

6.2耐心倾听

当孩子表达时,耐心倾听,不要急于纠正或打断。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即使不完整或不准确。

6.3正面鼓励

当孩子能够回答问题时,及时表扬,增强自信心。

如果孩子回答错误,引导他找到正确答案。

0长期培养阅读习惯

7.1每天固定阅读时间

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形成习惯。

可以从15-2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

7.2多样化阅读材料

除了故事书,还可以尝试科普书、漫画、诗歌等,拓宽阅读范围。

7.3定期回顾

每隔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回顾之前读过的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