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4期“果”专题活动。]
黄二妞怎么也没想到,今天自己会落得这样的结果,当年脸上有多荣光,今天就有多没面子。事情得从黄二妞和黄大妞两家人说起。
黄大妞和黄二妞其实是俩姐妹,同父同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都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尽管俩人是一奶同胞亲姐妹,人生境遇却各不一样。
黄二妞嫁得比黄大妞好,丈夫是早年村里的拖拉机手,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家境比一般人家要殷实。那些年,别人家一年到头吃糠咽菜,她家就能时不时买点猪头肉来改善伙食。这样的营养自然养育了一双聪明伶俐的儿女。
大儿子考上了大学,小女儿也考上了中专。只可惜到他们这一代的中专大学生,已没有了国家分配工作,没有了铁饭碗,更没有福利分房。最终他们也只是随着进城的大潮在城里找到了并不算很稳定的工作,租住在简陋的城中村。
虽说进城打工都是牛马,但有了文凭,总比那些无文凭只能进工地当建筑工人搬砖的强多了。
只可惜黄二妞丈夫福薄,儿女双双都有了工作,本该是享福的年纪,他却一伸腿一撒手去了另一个世界。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他能活到今天,看到现在的情景,保不准也只能在一旁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恨不得两眼一闭直接到祖宗那里去报到领罪。
话说黄二妞一双儿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如果在农村,黄二妞得张罗着媒婆到处去找儿女的结婚对象,还得提前准备不菲的彩礼和嫁妆。但现在她啥也不用,儿女双双都找到了各自的同学,现成地、速成地配成了俩对,一点都不用她操心。
女儿小美嫁到另外一个县份,与黄二妞家隔着百把公里的路。家里有什么事根本指望不上。儿子金柱娶的媳妇倒不远,就是隔壁村的。但他们从学校毕业出来后,双双都在远离家乡几百公里外的省城上班。俩人结婚后,儿媳就想着要在城里买房安顿下来。
两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大家都知道,前些年的城市房价有多高,所以他们想在城里买房谈何容易。可儿媳妇刘玲玲不这么想,她觉得无论如何都得在城里有套房。于是就撺掇着金柱向家里借钱买房。
黄二妞丈夫去世的时候是留了一点积蓄,但那是她的养老钱。再说了,这点钱在农村是可以养老,但对于城里高额的房价却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黄二妞其实也拿不出多少钱。最终还是求叔伯告婶娘地借到了付首付的钱,虽说为此背了一屁股的债,但总算是让儿子在省城买了房安顿了下来。
过不多久,金柱就有了一个儿子。他们夫妻俩要上班,自然想到要黄二妞到城里帮带孩子。于是黄二妞二话不说,把家里拾掇拾掇,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到了城里给儿子带孩子。
大家都说黄二妞儿子有本事,能在城里买了房,接黄二妞到城里享清福去了。虽说负债的苦自己知道,但这些话听到耳朵里,黄二妞还是喜滋滋的很是受用。就连黄大妞也跟着为自家的妹子能够老年享福而感到高兴。可谁知道,黄二妞的悲催生活才刚刚开始。
省城的房价不是一般的贵,付完首付之后,每月都要还着高昂的房贷,儿子儿媳日子也过得紧巴巴。人们常说能用钱搞定的事情都不是事,但前提是得有钱,没有钱再小的事都能酿成大事。生活中的捉襟见肘压得小两口喘不过气来,婚姻中的鸡零狗碎慢慢牵出了两个人性格中的不合。
小夫妻先是从小口小角开始,渐渐演变成大吵大闹,摔盆甩罐。黄二妞夹在俩人中间左右不是人。本来儿媳就是个厉害角色,平日里婆媳关系也处得没有多好,黄二妞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很多时候都在做着退让。儿媳妇的一些指桑骂槐她都忍了下来,所以俩人还没有真正到撕破脸的份上。可一件事情的发生,让黄二妞觉得儿媳妇的可怕,让她不得不尽快逃离。
事情是这样的,金柱去外地出差,因工作上的事情得晚回两天。可刘玲玲不知从哪里知道跟金柱一起出差的是公司里的一名女同事。此前金柱追过这个女同事。虽是追求未果,但刘玲玲却知道了这么一回事,经常拿这件事来揶揄金柱。那天刘玲玲不知道触碰了哪根敏感的神经,非说金柱是借口与女同事在外面玩乐不想回家。
俩人在电话里一言不合就争吵起来。刘玲玲勒令金柱当晚必须回家,否则就先拿他妈黄二妞开刀。当时儿媳妇急红了眼,冲着电话叫嚣:“你敢不回来,今晚我就先杀了你妈,然后再自杀。”
黄二妞在房间里听到儿媳一番竭嘶底里的狂叫,吓得赶紧锁紧了房门,躲在在房间里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出。好在金柱当晚也赶了回来。黄二妞第二天收拾了东西立马回了老家,任凭金柱再如何哀求她也不敢再住下去了。
再看看黄大妞那一边,嫁了个老实的庄稼汉,除了只会锄那一亩三分地,其它做啥啥不成。黄大妞嫁过去十几年,好不容易把土墙换砖墙,可屋顶上盖的却是一边青瓦一边稻草杆。因为起完砖头房之后实在没钱,剩下的钱只够买半边瓦,另一边只能用稻草杆将就铺着。这使得他们家成了村里的一个笑话。
等到屋顶上的稻草杆被青瓦换了下来。又到了该给儿女谈婚论嫁的时候。黄大妞育有两儿一女。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大妞大女儿和大儿子一个上完小学,一个上完初中早早就出来打工。小儿子算是在学校待的时间长一些,但也是自费上了个职校,出来还得靠亲威关系在单位谋了个临时工。
按理说女儿不愁嫁,可偏偏黄大妞家的大女儿不知中了什么邪,喜欢上一个当兵的,苦等了那么久,最后却以分道扬镳收场。此后再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高低再难对上眼。
二儿子学历不高,但人却长得高大壮实,性格也是憨厚老实。以前这样的条件在农村都不算问题,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男多女少,有房有车有票子才是硬道理。所以像二儿子这样的条件就成了婚姻绝缘体。
三儿子算是有工作有学历,但清水衙门里的临时工,条件相当的谁又能看得上呢?他自己又高不成低不就,如今也快三十了还单着。
三个孩子都到了适婚年龄却都没有结婚对象,也不是没找媒婆张罗过,可是以他们家的条件,媒婆开口说出的彩礼数,让俩老直摇头。这可急坏了老俩口。
可着急又能有什么用呢?别人开的那些高额彩礼,总不能去骗去偷去抢吧。这成了老俩口挥之不去的心病。
三个孩子倒还算孝顺,除了各自赚钱各自花,偶尔还有余钱贴补俩老,日子反而渐渐好过起来。慢慢老俩口想开了一些,也就没那么急火攻心了。
回到家的黄二妞首先想到的是去找黄大妞哭诉,让黄大妞好不容易才把她安抚下来。看到现在的黄大妞,面色红润有光泽,黄二妞再看看自己,自从去儿子家带孙子之后,处处受媳妇的气,现在看起来比黄大妞显老了很多,倒像自己是姐姐,黄大妞才是妹妹。俩人的处境完全是颠倒了过来了。于是黄二妞才有了开头的感叹。是呀,没有儿媳妇还没那么多的婆媳矛盾,哪像现在的黃二妞天天都要受儿媳妇的气,活得那叫一个憋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