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姐,现在是一家房企的财务主管,但由于几年前在某金融公司担任过出纳,被公安机关以其涉嫌洗钱罪,对其进行了刑事拘留。
几年前的那份工作,是丽姐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丽姐因为是会计专业毕业,所以投的简历都是财务、出纳、会计之类的工作。
陆续面试了几家单位,最终因为这家金融公司比其他家工资高1000元,而且这家金融公司广告打得很响,知名度也比较高,她最终选择了这家金融公司。
工作不到半年,就被派到某分公司去做出纳,工资也比原来高出1000元,虽然是出纳,但她的工作量并不多,就是接到总公司领导划款指令,然后向财务主管申请复核,财务主管授权后进行划款。
每天朝九晚五,每周双休,工作轻松稳定,丽姐一度认为自己运气很好。
结果工作了三年,金融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被追究刑事责任。
她作为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也多次被要求配合调查,但因为她没有参与具体的业务,公司情况也知道的少,所以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
2
丽丽后来就进了现在的单位做财务主管。
结果几个月前的一天,她突然被便衣上门带走了,后面被通知家属,丽姐因涉嫌洗钱罪被刑事拘留了。
丽姐是一个单亲妈妈,有个刚满三岁的女儿,一直被父母带着。
丽姐被拘留后,丽姐的父母拿出家里仅存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才把丽姐在金融公司工作3年的所有收入,都退给了公安机关,以此来争取宽大处理。
可即便这样,丽姐被拘留后也如实坦白了自己知道的所有情况,但丽姐还是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不过因为丽姐积极退赃、认罪态度好,并且在犯罪中是起次要作用,所以被认为是从犯,最终争取到了缓刑。
记得我最后一次见丽姐。丽姐说,即便马上恢复自由,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除了要担负起父母和女儿的生活费用,还要还向亲戚朋友借的钱。
另外自己有了犯罪记录,之前的单位是做不了了,之后找工作估计也会遇到很多障碍。
即便如此,丽姐说无论多难都会坚持下去,相信会越来越好的,只是她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她安分守己的做好本职工作,怎么就构成犯罪了呢?
其实在我第一次见丽姐时,她就问过我相同的问题。
当时我问她,对于公司没有其他业务,可账面却有着庞大的资金量,你难道就没有怀疑过吗?
她说,当时也有觉得不对劲,但只想着拿工资好好干活,也就没有管那么多了。
其实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丽姐虽然没有直接去犯罪,但是却放任犯罪的发生。
无论是积极追求犯罪还是放任犯罪发生,都是可以认定为犯罪的故意。所以丽姐最终背负了刑事责任。
3
无独有偶,我最近还代理了一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子,代理的这个嫌疑人小李,是一个家庭主妇。
因为疫情,丈夫没有了工作,还有两个孩子要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就去找了一份促销的工作。
这家店铺号称是某一线运动品牌的促销店,她负责甩卖。
但是入职不久,她就发现这些品牌的商品,价格特别低,一双鞋子几十、最贵的一两百,并且质量也不是特别好。
她觉得自己就是个打工的,即使心里有疑问,怀疑他们卖的是假货,小李也没有多加在意。
可就在工作了两个月后,她被刑事拘留了。
大家都觉得她特别冤枉,她在这家店就干了两个多月,月工资不到5000元,却要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丽姐和小李,作为打工者,本本分分工作,拿着固定工资,最终却都因为单位涉嫌犯罪,使自己锒铛入狱,不仅失去人身自由,工资还被认定为犯罪所得,确实有些委屈。
但是如果他们仔细反思一下,却也都能找到各自的侥幸心理。
比如丽姐,其实对公司的巨额资金来源是有怀疑的,但是却不以为然。
小李呢,心里也猜测到自己卖的是粗制滥造的假货,但是认为事不关己,所以最终食得恶果。
4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们如何在工作中避免刑事风险呢?
选工作先看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行业,一定要充分的了解以后再入行。了解的途径很多,比如百度搜索负面新闻、全国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工商信息等。
看公司是否管理规范,主要看公司是否和你签合同、是否给你交社保,有没有固定的工作场地。另外就是关注一下公司主要赚钱的项目或者途径是什么,是否涉嫌规避相关部门的监管。
入职后,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工作的警惕性。宁愿辞职也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电话卡以及各种社交账户借给公司使用,更不能去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
不拿自己或者亲朋好友的钱去给单位投资、不盲目为单位发展会员。如果对单位的业务有疑问,找专业的人咨询,比如律师、警察。
通常来说,犯罪一般离钱很近,所以找工作一定要识破陷阱、拒绝诱惑。
同时,要留意工作中的细节,不要以为只要自己不主动去犯罪就可以了,一定要警惕,不要经意间做了犯罪的帮凶。
无论你是员工还是老板,事业上都同样会有风险,不能觉得自己是个打工者,就事不关己,疏忽放任,让自己陷入违法犯罪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