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61-63]

61.前几天,W老师来家里泡茶,无意中聊起她也在读《哲学起步》。原来她看了我的微信提及此书,就悄悄买一本,悄悄读。她说,前面两部分还好,读得很快,但第三部分“自由的本质”就读不大懂了,云里雾里的。

        这也难怪,中国人嘴里天天挂着“自由”二字,但有几个人真的理解何谓“自由”。关于“中国人的自由观”,邓晓芒先生分析得太精辟了,不妨转述一二。

        儒家强调的是一种意志,他要凭意志超出自然,但是它是一种“无自由的意志”。为什么无自由?因为儒家一开始就把意志引向了一种对权力的绝对服从,即对孝和忠的严格遵守。

        而在道家看来,自由就是自然。他们拒斥语言,拒斥符号,拒斥一切形式规范,只求内心的轻松、无拘无束、不担责任,所以这是一种“无意志的自由”。他们崇尚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自然而然,怡然自得,不是自己有意造成的,不是自由意志。

        当然,儒家、道家的区别也不是那么严格的,道家有一些言论近似于儒家,儒家也经常表现出一些道家的情怀。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中国人缺了任何一方都会走向偏离。儒家要是没有道家做补充的话,是活不下去的,屈原当年的投江自杀就是因为缺了道家这一块。后来中国的士大夫们学乖了,每个读书人、知识人都有道家的东西,在他失意的时候可以给他安慰,可以让他怡情养性。这就形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圆融的人格结构。可以在穷达之间顺势扭转,这是儒道互补的一个双极结构,说起来很完美的,道家是无意志的自由,儒家是无自由的意志,那么这两方面合起来不就是自由意志吗?不是的,因为这两方面不是统一的,而是交替摇摆的,机会主义地从这一方跳到另外一方,一会儿成了道家,一会儿成了儒家,看情形而定。当了官就是儒家,下了野就是道家,一会儿是没有自由的意志,一会儿是没有意志的自由。

这书天天翻,有点脏烂了。再买一本。

62.这阵子,小区居民对学校各种广播的声音污染颇有意见。这回,也是唯一一回,我没有勇气站出来为学校说话,因为我也不堪其扰,工作严重低效。

        好几次,我到老D新任职的学校,惊讶地发现,课间操时,我们在操场旁的办公室泡茶,居然一点也听不到广播的声音。由此可见,有无声音干扰,其实是意识问题,因为技术上根本不是问题。

        中国人没有公共空间意识,多少是因为教育长期缺了这一课。

        一所学校名声再响,倘若对声音、色彩以及语言等软性指标无动于衷,以及对“旁观者”理性的声音置若罔闻,它的“好”是要大打折扣的。


63.不少“名家”爱晒成癖(晒,网络用语的意思是公开),晒成了他们生活的兴奋剂和麻醉剂。什么都晒,毫不节制,久而久之,就会退化到欲望一满足即沾沾自喜的动物性层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一早起来准备孩子早歺,精神很好,上午带齐家去打预防针,然后陪妈妈买票。高铁票非常不好买,火车票也一票难求,飞机...
    李丁梅阅读 38评论 10 5
  • 孩子,童真无邪来到这个世界,带给父母快乐。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构成了养育之路主要的篇章。然而只要有互动就会有冲突,而我...
    长呀长阅读 369评论 1 0
  • 时令已经进入腊月,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的隆冬季节。这里到处都是苍翠欲滴,争奇斗艳的花草树...
    田野上的诗意阅读 301评论 0 0
  • 本人第一次发文章,请大家多多评论,多指教。 不知何时,有了每天写点东西的冲动。 今天在学校食堂看见了我久违的几大框...
    沉默的猫阅读 263评论 1 0
  • 人はとかく過去や生い立ちにとらわれるものでございます。しかしながら、わたくしたちが生きられるのは今しかない。今、自...
    灵思悠远阅读 1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