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大中华地大物博,其实看看地图就知道,真正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主要在沿海及长江、黄河流域,并非那么地大物博,诸多村里的乡民,连起码的人均一亩地都没有,那么,人们所消费的粮油就越来越依赖进口。
说地大物博,是说面积,但在举国之地上可见,大部分的地方是不适合人类生存与居住的草原、沙漠、高山、河流、戈壁,也不适合种植粮油,只能保持原状,保持原状有保持原状的价值,保护好现有的耕地、山林,种好庄稼、林木,也是乡民们的本份。
曾经,每年,专家们不止一次有警告,我国的食用油暂时还不能完全自给,进口占有比重超过60%。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长王瑞元曾说,2013年我大中华油料产量实际仅为5845.9万吨,而2014年海关进口各类油料合计为7751.8万吨,近十年来,进口油料油脂的数量一直较大。我国一年的食用油需求约在3167.4万吨(2013-2014),食用油的自给率为36.8%。
还有营养学家称,食用油人均占有量约在每年15公斤左右。实际上,可能不少人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因为按照中国按照联合国的生活标准,尚有1亿多人处在没有脱贫的半饥饿状态,他们占用的食用油就更为偏少。
根据这一数据看,其实我们并不算是什么地大物博,而是地产不够丰富,土地也不够肥沃,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产量偏低。
比如制造植物油的原料大豆,中国完全是依赖进口,海关统计,2014年进口大豆就有7139.9万吨,油菜籽和芝麻合计进口近600万吨。进口植物油总量为787.3万吨,其中的进口大豆油113.6万吨、棕榈油532.4万吨、菜籽油81万吨,其他植物油60.3万吨。
别说大豆转基因,就是现在自己种不转基因的大豆,种上十年,也根本满足不了消费需求。吃转基因大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缺口实在太大,若不进口就简直让人吃不上植物油——总不能依赖地沟油吧。
不光大豆,玉米、油菜也是进口较多,大量的植物油来自大豆、玉米和油菜籽。我国油料生产主要以草本油料为主,主要是大豆、玉米、花生、油菜、葵花,兼顾木本油料,如南方的油茶,北方的核桃、山杏;东北、内蒙的榛子、文冠果;西北的偏桃;华东的香榧、山核桃;华北的花椒、车梁子;西南的薄壳核桃;华东的油瓜;华南的乌揽、椰子、油棕;还有上世纪60年代从外国引进的油橄榄等等,品种多,分布广。
既然大豆、玉米等依赖进口,那么,本土当以木本油料作物进行弥补需求,如核桃、油茶等,可以扩大种植规模。油茶等木本油料便于栽培管理,适应性强,而且产量高,寿命长,如核桃结果可达百年,油茶也可有五、六十年。木本油料油质好,有机无污染,出油率高,其油脂含量可达50%~70%,高于草本油料的出油率。此外还具有许多特殊作用和营养保健疗效。
本来,我大中华是一个多山多岭国家,各种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可较好利用的宜林荒坡十多亿亩,这些荒山荒坡是木本油料种植和生长的良好场所,因此,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木本油料植物,来缓解日益严峻的油料供需矛盾。
我国木本油料资源相当丰富,现已发现的有4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余种,广泛栽培利用的有20多种。在扩大种植草本植物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木本油料植物,提高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