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润老师“五分钟商学院”第十四周的第三篇学习笔记:知人善用。
概念:知人善用
定义: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对于人这个特殊的要素,光是激发善意还不够,还要要知人善用。
*先强调知人,再强调善用。
*善用是连线题,知人是分析题。
*知人善用,不是一个组织的能力,而是每一个管理者的修炼。
案例:
某公司营销部负责人A招人,拿到B的简历,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他有非常独特的经历:高中复读四年才考上大学。A决定录用B,并把最难啃最难伺候的大客户交给他处理。最后,他不但搞定了这些客户,还开发了几家新的大客户。
运用:如何洞察差异性。
洞察力不是一项知识,而是一项技能。商业是知识,学知识靠学习,管理是技能,提升技能靠练习。
1)因人不同。人生来平等,但又生而不同。了解差异性,不要拍脑袋,试着借助一些前人的思考,现成的工具来了解人的特质,比如MBTI性格测试。
*识人,不是识技能,而是识态度,识源动力。
*一个人,最好只管理5-7个人,因为人太多,根本无法知人,更无法善用。
*有人爱钱,有人爱名,有人爱玩。
*作为员工,更要反思自己。要求管理者知人之前,最好我们能知自己。
*曾国藩用人之道: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雇佣性格,培养技能。态度,比如坚韧的性格,很难培养。技能相对可学,可倒逼团队成长。
2)因时不同。不但人跟人不同,即便同一个人,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变的不一样。比如员工,多是刚进公司的时候热情高涨,但能力不行,随着工作年限增加,能力会越来越强,但热情会下降。作为管理者,应该调整自己,学会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管理同一个人。我们把这种管理叫做情境管理。
*人的成长性,要求自己不断变化;组织的稳定性,要求你能够始终不变。管理者要懂得协调两者。
3)因地不同。地,指环境。员工与他的直属老板相处是和睦?跟周围同事是否能力互补?工作的流程和管理方法,是否能释放他的能量?这种人和地的匹配度,需要通过有效的一对一的沟通,来不断了解和磨合。
*知人的参考工具:60天原则。每60天,都跟一个员工深度交谈至少一小时。
*老板激发员工又两种:画大饼(先赚钱,再分钱);发大饼(先分钱,再赚钱)。前者多是空头支票。
*好的管理者,不但不需要自己的业务能力比团队强,甚至要尽量选择比自己强的人。
如果觉得好,点个赞再走呗!
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参考田小丫五分钟商学院管理笔记汇总查看更多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