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观察之观点与事实

上午市场部经理来沟通部门情况,提到其中一位同事,跟进用户过程中,经常会自己主观判断用户的情况,轻易放弃。这让我想到《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到的“电脑公司销售人员托比”的例子。

托比与一位大客户沟通,进展良好,客户也对托比提供的方案很感兴趣,确定后续继续推进。会议第二天,托比去了邮件,预约后续商讨时间,但是没有回音。几天后托比又去了一封邮件,还是没有回复,他决定打个电话,结果没有接,于是托比做了留言,但也没有得到回复。

他很沮丧,最后他总结说,“嗯,对方肯定根本不感兴趣。“后来托比跟他朋友说了这事,他朋友提醒他,既然确认之前会上客户很有兴趣,那或许有什么原因没能联系,可能非常忙,忘了也有可能。鼓励他再次跟进。托比听了朋友的话,再次去了一封邮件,没想到十多分钟以后收到了回复,对方告知这两周正在休假,在抱歉之后,约定了后续推进的时间。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说明许多人无法区分“观点和事实”,甚至经常会以自己的“观点”来当作事实,作为回避的“借口。

在这个例子中,事实只是客户没有回复,但是托比根据日常的推断,推断客户”不感兴趣“了。这个”不感兴趣“并不是客户在电话里或者邮件里说的,而是托比自己认为的,这个就是”观点“。

这种把“观点当作事实”的做法在职场中非常普遍,以此来掩饰”畏缩”或者”懒惰“。

比如,经常会有下级在跟上级汇报中,常常把自己的”观点“当作事实去说。结果招致上级的驳斥。对于这种情况,一种可能是下级根本没有掌握“事实”,只是用自己观点臆断;另一种,可能有“事实”,但是事实不够全面,只能以观点来敷衍。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汇报这个场景中,不能说出观点。恰恰相反,在说明了准确的事实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明确的观点作为总结,提供给上级参考。

许多人的问题往往出在先有自己的观点,然后勉强才有不够全面的事实。

还有种情况,关于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有些时候,当事人也经常分不清,误把观点当作事实来看待了。这种情况往往是发生争吵的重要根源之一。

我们说的事实,通常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存在的一种客观状况。事实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研究等手段去验证它的正确性,或者说,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可以被证明或对或错的对象。

观点则表达个人的看法、判断、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并且常常表现为推论、预感、猜测、结论等各种主观表达形式。

“今天厦门的气温32度。”这是事实。“今天天气很热。“这是观点。

如果做不出这种区分,会带来不必要的争吵可能,比如有些人认为”今天天气还好,凉爽。”把观点当作事实的人,就会觉得说凉爽的人不顾事实。可是要知道,热、凉只是主观感受,不属于事实范畴。

--

小结下,以观点代替事实,会带来两类问题,一是作为借口回避;二是引起不必要的争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销售高手、精英团队培训教程 完整讲义 ...
    八戒369阅读 33,538评论 10 377
  • 近日工作頗為忙碌,特困於某一同事,又受命為會務。然挑戰皆是進步之必經途徑,吾不可鬆懈也。近日學習未能充足,腦力所能...
    寒窗寄傲生阅读 154评论 0 0
  • “那年最美的收获,是你!” ——至我最亲爱的朋友(璇) 我们给予彼此的不多,似乎除了陪伴,别无其他。 一间窄窄的厕...
    许储依阅读 203评论 0 0
  • 事发突然 昨晚正当我照顾好妈妈睡觉后,开始自己的碎片锻炼,却突然听到弟弟说断了,我一个机灵起来,千万别是picc管...
    四月邹阅然阅读 272评论 2 1
  • “秦王会”商学院我年前入门,至今已快一个月了。 记得当时老师发起“过年七天不休假”的活动时,我是潜心努力了一把。现...
    大志商学院阅读 9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