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算是当着小源的面把他的爸爸批了一通。最起码,我把孩子的心声向爸爸说了,也提出了要多关注孩子内心需求、多鼓励孩子。
需要回顾"上回书"的请戳这里:正在被毁灭的孩子
小源昨天蹦蹦哒哒就来了,少有地没迟到。班上有两个孩子请假,他还看热闹的不怕事大,坏坏地问我:“老师,他们为什么请假?为什么不来上作文课?”
课上,他明显听课认真了,自始至终,除了他听课时经常做出夸大的表情,从没有做任何小动作。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他认真听课的时候,本来就特别夸张,我讲笑话的时候,他会笑得前仰后合,甚至从凳子上摔下去。
这一次,我最起码不用担心小源会影响其他孩子上课,也不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走过去轻轻拍他的头,把他的思维从九霄云外拽回来。
做例题的时候,小源的作答平平常常,不过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他之前经常是在我反复地耳提面命之下才偶尔写出答案。
到了写作文的时间,我根据以往孩子们的水平发作文纸。
静文完全是实验写法,上四年级的她其实已经可以应付所有的作文考试,所以给她三张作文纸(两张800字有时候写不完)。其他孩子,我会发两张——他们大部分可以写五六百字。但这些纸是我提前准备好的,不会刻意强调,免得孩子们面子上挂不住。
到了小源这儿,我给他一张纸,其实我当时在想:他能写出个半篇就很好了。
昨天的题目自拟,只要能结合刚刚讲过的写作要点就行。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问我写这个可以吗,写那个可以吗——孩子们跟我有这个默契,都会提前向我报告一下题目,算是经过我的同意才会写。
嘈杂的声音中,小源问:“老师,那我写方便面行吗?”
刚才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男孩子跑到超市一人买了一包方便面,好像还是辣味的,一个个龇牙咧嘴的。我一方面劝他们少吃乱七八糟的食品(这个他们基本不会听),同时要求他们上课的时候不许吃。所以,几个男孩子的桌上都放着方便面的袋子,很有点滑稽。
我很高兴,以前小源总是在别的孩子已经开始写作的时候,他还在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甚至呆呆地发愣到最后,也只是写了个题目。
我提高声音说:“可以呀!”我虽然想着,你只要动笔就是好的,可是说完之后,我至少觉得,这样的题目能写出什么“干货”?
仅仅过了三五分钟,他突然举起手问:“老师,我能用两种颜色的笔写完吗?嗯……我那支笔没水了。”
我鼓励他:“你用什么笔都行,只要……”我边说边往他的方向看去,他竟然已经写满了大半页的作文纸。我顿了顿,继续说:“只要你有灵感,好好写!”
很快,他就写到最后一行,我走到他的身边,又递给他一张作文纸。他手忙脚乱地说:“嗯,嗯,老师,我不用……我马上就写完了。”
我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要求你继续写,只是看你写到最后一行了,怕你的纸不够用。你快继续写,别受老师的影响。灵感来了就一气呵成,别让他跑了。”
小源飞快地写完最后几个字,得意地放下手里的笔。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写作文,最得意的不仅仅是得了个高分,而是在试卷作文纸的最后一行写完,甚至是在最后一个格子里写下句号。
我拿起小源的作文,不禁目瞪口呆。
《疯狂辣白菜》
我今天吃了一包疯狂辣白菜。我是第一次吃疯狂辣白菜味的方便面,那种火辣辣的味道也是第一次吃到,特别爽,真是一级棒。
刚吃完疯狂辣白菜的时候,我回想起以前的一件事。
记得那一次,为了吃一包疯狂辣白菜味的方便面,我和妈妈打了一仗。妈妈拿起扫把头儿朝我头上撸了两棍子。我当场就被打哭了。
这时,爸爸正好从奶奶家回来,看到了我和妈妈正在打架。爸爸急忙上来把我和妈妈分开,把我和妈妈训了一顿。
我觉得爸爸说的对,刚想抱一下爸爸,对爸爸表示一下感谢。可是爸爸一下子把我甩开了,说我不懂得孝敬父母,然后他又转过头去说妈妈下手太重了,万一打坏了怎么办。
这时候,我说:“这不关妈妈的事,是我想拿钱买方便面吃,才跟妈妈打架的。”说完,爸爸脸上的火气才消下去了。
我想对爸爸说一声:“谢谢!你每天都在努力工作,没有休息过。爸爸,我爱你!”
以上就是他的作文,这哪是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写的?
能从简单的一包方便面的袋子就能写出由物议事,由事及人,再升华到感情的作文,这恐怕是多少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都达不到的水准。
是的,这篇作文写的还不够细致、还不够传神……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放学的时候,我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分别点评了各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写作特点,以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说到小源的时候,这个看起来总是心不在焉的孩子,记得每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更记得他写出的每篇作文。我让读他自己的作文时,他又有点不好意思了,可能也是有点怕坐在他身后的父亲。我帮他读完以后,其他的家长和孩子都给他鼓掌。
小源只有十一岁,才上四年级,可是再次读完他的作文,我仿佛读到了一点当年韩寒《杯中窥人》的感觉。
儿子在上完作文课之后,跟我一起回家。他现在上二年级,但是在跟高年级的孩子一起正式上作文课。他在课上主动称我为老师,下课后,我会喊一声“儿子,回家啦!”
坐进后排,他突然说:“爸爸,我想好了,我长大了应该跟晓宁结婚。”儿子从幼儿园到现在,至少想象过十个“结婚对象”,这还不算他的妈妈。他们嘴里的“女朋友”、“结婚”,其实单纯得很。
我开着车,只是回应了一声“哦”。不过,这一声“哦”的语气和声调很重要,表示的是:我很愿意听,你继续说下去。
儿子滔滔不绝地说:“虽然我也很喜欢小楚,可是我上次看到她的妈妈训她的时候特别严厉,简直就像怪兽,而且是在外面,都把她训哭了。小楚一边走一边哭,可是小楚的妈妈还在训她。我担心小楚长大了以后会因为逆反而报复老人。因为一个人小时候如果爸爸妈妈教育的方式不对,就会影响成长,那些事情都会记在心里,很有可能会有一天忍不住了就爆发。而且,她还有可能因为自己小时候受到太严厉的管教,将来对我们的孩子也很严厉。”
我一下子哭笑不得、五味杂陈,想了一下,我缓慢地说:“儿子,其实,就算是爸爸,有的时候也会对你发脾气,事后想想也很后悔。不该带着坏情绪跟你沟通。儿子,你长大了,爸爸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好好的。我们一起加油!”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很多家庭组织了一次家庭训练营。
确切地说,家庭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很多大道理,其实都是正确的废话。我们都理解,但问题是很难做到。
所以我们就研发了这样一个家庭训练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实际的体验和训练当中去重新相互理解和信任,在矛盾中学习如何去处理矛盾。这就是在典型的战斗中学习打仗。
经过前期的准备,活动正常进行。
在某一个训练的环节结束之后,我作为训练导师,正在进行总结和巩固,这突然发现小源的爸爸不在他们的队伍当中。
因为每个队的人数都是固定的,每一个队也都是围坐在固定的地方,所以当某一个队缺一个人的时候,会特别的醒目。
我当时就决定暂时中断训练,全员寻找小源的爸爸。结果发现,他趁着刚才全员都在做训练活动的时候自己跑到会场外的沙发上睡着了。
我把他叫醒,并且让他回到会场。这时全体参加训练的家长和孩子都注视着他。
正好刚才的训练项目也跟如何陪伴孩子和与孩子沟通相关。但是他却中途退出,出去睡觉了。
我故意表现出发火的样子,把刚才训练项目当中的精神体现和具体的方法重新讲述了一遍。并且直接以小源的经历和内心世界的需求作为案例进行了现场的剖析。
当我读到小源的作文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几乎每一个家长和孩子都在哭泣。
小源站在那里,梗着脖子,却低着头,活像一个黄豆芽儿。我知道他的内心一定既骄傲又难过,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但是他却很难得到爸爸的关注与认可。
我质问小源的爸爸:这么好的孩子,为什么不去好好爱?他是谁的孩子?他是谁的孩子?他是谁的孩子?
我每一次发问,都在提高语调。一个40岁的汉子,也确实内心被震撼了,他反反复复地说:“颜老师,我错了。孩子,爸爸以后一定好好陪你。请你相信爸爸。”
这时,小源的头轻轻的抬起来一点。我结合着小源之前写过的其他作文,模仿小源的语气,对爸爸说出了,希望得到他的陪伴,希望可以经常看到他关切的眼神和深度的身体接触。
现场的气氛被点燃了,大家都深受感动。我半跪下来,揽着小源的肩膀,安慰他,并且向他解释:“就像你所了解到的,爸爸确实非常忙,而且爸爸可能觉得你是个大孩子了,所以就忽略了你的孤单。爸爸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样更好的陪伴你。但是我相信,以后我们都会更好的。爸爸相信你现在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好孩子,以后也会更加棒。我们也应该相信你的爸爸以后会更好的陪伴你,会更好的鼓励你,会更好的支持你,他会更好的爱你!那现在我们都给自己一个机会,你和爸爸都好好的拥抱一下吧。从这一刻开始,我们都一起努力向前,彼此相信,彼此加油!”
小源的爸爸主动走过来,也半跪下来,父子相拥小源第一次这么轻松的哭了出来。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从那时开始,就给孩子们上课的路上,就经常能看见一个行色匆匆,但是仍然在跟孩子一起聊天的爸爸。那是小源的爸爸,他们父子说话简单,小源有的时候也不太听爸爸的唠叨,但是他总是在尽力的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以前他写一篇200字的作文业也许能有30个错别字,几乎大半的标点符号都会用错,可是现在也许通篇只有三四个错别字;他的阅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添字、落字、错字的情况少了太多……
虽然他有的时候作文还是写得不太好,虽然他还是特别喜欢吃乱七八糟的方便面和零食,虽然他的手上偶尔还是会沾上墨水,但是从来都没有在见过他伤心或者情绪低落。
虽然我有时候也在想,这样一个思路开阔、勇敢聪慧的孩子,如果小的时候没有耽误,不过他的基础知识能够再扎实一点,该是多么的完美。可是当我们一起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始,其实一切都不算太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