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发现网易云的日推基本被日文歌曲承包,到刚刚一直坐在图书馆刷日剧,好像后知后觉对有关日本的事物产生了兴趣。
想看的《源氏物语》迟迟没看,倒是去借了本《伊势物语》,物语即故事,属于日本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薄薄的一本,故事穿以和歌,各自独立
《伊势物语》中的“伊势”,抛却地理上的伊势国的说法,也有人说“伊”指女性,“势”指男性,伊势即指男女之事。
这样想来书中每个故事都以“从前有一个男/女子”开头也理所应当了。
读的丰子恺先生译本,带着平民的口语化,文字极淡,比起诗经来也更通俗随意些,乡野村夫皆可为诗的平民文学总让人觉得亲切。大概挺喜欢这种故事诗歌相结合的形式,寥寥几笔,故事背景便大致了然,少了每次读起诗词前先被背景知识介绍搅得意兴阑珊正襟危坐的架势。
有本来要分手的读完诗后就回心转意的,有苦苦相思而不得表示愁苦的,也有被疏离之后直抒内心怨愤的,亦有惺惺相惜作诗使对方宽慰的……来来往往,情意皆浓缩成两句短短的小诗,翻下来只觉得世间男女之情,大抵相似罢,当事者惊心动魄翻天覆地的情感在旁观者看来皆是平常,而且有些地方简直有点搞笑,不道德笑出声。
或许也正因其浅淡平常,通篇下来停留时间略长的也只有稍稍几首,现录于其下。
从前,皇太后住在东京的五条地方。起西边的屋子里住着一个女子。有一个男子,并非早就恋慕这女子的,只因偶然相遇,一见倾心,缠绵日久,终于情深如海了。不意那年正月初十过后,这女子忽然迁往别处去了。向人打听,得悉了她所住的屋子。然而这是宫中,他不能随便前往寻访。这男子就抱着忧愁苦恨之心度送岁月。
翌年正月,梅花盛开之际,这男子想起了去年之事,便去寻访那女子已经迁离了的西边的屋子,站着眺望,坐着凝视,但见环境已经完全变更。他淌着眼泪,在荒寂的屋檐下,横身地面上,直到凉月西沉,回想起去年的恋情,吟成诗歌如下:
月是去年月,春犹昔日春。
我身虽似旧,不是去年身。
到了天色微明之时,吞声饮泣地回家去。
从前有一个男子,旅行到了东国地方,旅途中吟一首诗,寄给京都的朋友,诗曰:
虽隔云程路,两情永不忘。
愿如天际月,常出自东方。
从前有一个男子来到奥州,和一个毫不足取的人家的女儿私通了。说也奇怪,这女子完全不像一个乡下姑娘,似乎是有来历的。他就咏诗道:
何当潜入君心里,
窥见灵台底奥深。
那女子觉得这男子的人品和诗歌都无限优美。然而此身住在这毫不足道的野蛮地方,无可奈何,谦抑为怀,不敢和诗。
从前有一个男子,和一个朋友非常亲爱,互相怀念,一刻也不能忘记。但这朋友要到远方去旅行了,这男子无法挽留他,只得和他道别。
过了若干时候,朋友从旅途中寄一封信来,信中说道:"不知不觉之间,相别已历多时。足下能无相忘乎?思慕之情难堪,真乃可怜之至。原来人之性情,不论交谊何等深厚,阔别多年,势必两相遗忘也。"
这信中有怀恨之意。那男子便回答他一首歌:
分携虽久无时忘,
面影长留我眼前。
从前有一个男子,办了酒席替一个朋友饯行。但这朋友迟迟不来。他咏了这样一首诗:
盼待心焦灼,今朝我始知。
从兹访女友,一定不延迟。
从前有一个男子,他明知道自己的恋人住在这地方,然而非但无法和她谈话,连送一封信去也不可能。他只能在这附近彷徨,在心中相思,咏了这样一首诗:
举头能望见,伸手是虚空。
好似月中挂,高居碧海中。
从前有一个男子何一个女子,不知为了什么事,男的不再来访晤这女子了。后来这女子另嫁了一个丈夫。但她和前夫之间已经生了一个孩子,所以虽然不像本来那样亲密,男的也常常和她通问。
这女子擅长绘画。有一次前夫送一把扇子来要她画。她说因为后夫在此,所以要迟一两天画。前夫心中不快,写信给她说:"你把我托你的事情耽搁到现在,原是意中之事,但我总不免怀恨。"又附一首诗送她,其时正是秋天。诗曰:
贪赏秋霄好,浑忘春日佳。
人情原已惯,重物掩轻霞。
女的回答他一首诗如下:
千度秋长夜,争如一日春。
樱花易散落,红叶快凋零。
从前有一个男子,不知他心中有什么深思远虑,咏了这样一首诗:
若有心头事,沉思勿作声。
只因人间世,没有同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