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谁没有搬过家,就是位列一品的朝廷大员也会狡兔三窟,给自己多找几个家,只不过亲自动身搬家的都是下面人,而这些权贵只是换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而已。
对老百姓来说,搬家的次数越多说明经济能力越强,面积越住越大,位置也来越好,这样的搬家尽管累但是心里是痛快的。在过去那些岁月里,搬家是辛苦事,除非是真的家徒四壁,任谁都会蓄积一些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东西,到了搬家的时候才最感觉到累赘,很不得把眼里那些无用的东西全部扔掉。小时候我那不识字的姥姥就告诉我,“歪好人用着,长短棍使着”那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爱惜每一个家什!”类似于不可暴殄天物,所以长大了之后很难改掉收藏废物的习惯,日积月累,满坑满谷全是东西。
自从喜欢上外语后,就订阅《21世纪》英文报,看过舍不得丢弃,就用夹子按日期收拾整齐以备不时之需,放在书柜一角,久而久之报纸越来越厚,终于有一天我抓夹子准备找一篇看过文章时,由于报纸太重,夹子力量不够报纸全部洒落一地,地板没有压坏之虞,但收拾这些报纸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无奈之下我又更换一个更大的夹子,一周一报,一报五张,数年下来,久之堆积到充栋的地步,而且最早订阅的报纸颜色已经发黄。报纸占面积到了必须处理的地步了,为此我专门在储物柜辟出一角专门放置它,我每次搬家必定割舍许多平素不肯抛弃的东西,可叹的是旧的才去新的又来。
搬一次家几乎是全家男女老少齐动手。小时候有父亲坐镇指挥,我只需要搬些自己的小东西就可以了。其余的大件,像大立柜,五斗柜,沙发,床,被盖等都会有父亲的朋友来帮忙处理。卡车、单位的电瓶车,拉货的三轮车,外加十个八个父亲的朋友们,忙豁一个整天外加一个晚上才暂告段落。晚上的善后工作一般都是家里人自己去拾掇,而此时父亲正和他的那帮朋友在酒店里大快朵颐。
现在好了,有了所谓的“搬家公司”。搬家公司也是时代孕育而出的产物,我居住的小区外面随时可以看到“老兵搬家”的车辆,这些公司扬言服务周到,打个电话就来,可是事到临头,三五个粗壮大汉七手八脚的像拆除大队似的把东西塞满大卡车、一声吆喝,风驰电掣向你的新家驶去,到了目的地,这些大汉又会七手八脚的把车上东西往新家里般。搬一次家,家具缺胳膊短腿是保不齐的,至若碰瘪几个坑、擦掉几块漆,那是难免的,只能算做是一种折旧,如果搬家也可以用货柜制度该有多好,即使有人要在你忙乱之际顺手牵羊,也将无所施其技。
搬一次家如生一场病,好久好久才能苏息过来,又好久好久才能习惯下来。这一切都没有什么可怨的,只要有个地方可以栖迟也就罢了。我这几年连续搬三次家,一次我人在外地工作,等我回到新家发现一切的不熟悉,而我停留的日期也有限,就这样还没有习惯自己的新家又马不停蹄的离开。如今我的家越搬越高,搬到了十几层之上,在这一点上倒是名副其实的乔迁。
最近一次搬家就简单多了,基本上是“除老婆不换,其余全换”。新屋落成后购买新的大件等放置在位,小东西或直接从老屋带去或重新购买,人轻松,还没有交旧房期限,更没有像以前搬家公司后家人对着刮落油漆的木质家具,碰瘪的电器外观的心痛和极力的投诉愿望。
《论语》中孔夫子的书是汗牛充栋,搬一次家不要说人就是动物都累,可见工作量之大。余秋雨先生藏书众多,搬家要劳动自己的学生排成一队,从家里一直排到楼下,学生一本本的手手相传把书传下来。这些文人有其自己的生活态度,搬家的风格自然与众不同。
俗话说“千金买房,万金买邻”。孟母三迁,还不是因为邻居不大理想?假使孟母生于今日,生活在大城市之中,恐怕非一日一迁不可。孟母三迁,首先是因为其屋临近墓穴,后来迁居闹市,其地又为商人炫卖之所,最后徙居学宫之侧,才决定安居下去。“昔孟母,择邻处”,主要是为了孩子,怕孩子受环境影响,似尚不曾考虑环境的安宁、卫生等等条件,如今择邻而处,真是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