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看到《西南联大》这样的纪录片,深感三生有幸,因为片中故事讲述者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怕是再晚几年,就尘封于文字之中了,难有亲耳听闻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西南联大》第一集开始,有着万历十五年文风一样的开头,叙述了在一个时间点各位大师波澜壮阔的命运之始,有种大幕拉开,群星登场的感觉,我很是喜欢这种风格,就像是在俯瞰一帮人的命运际会。
在看《西南联大》的整个过程中,我最为开心的是听闻那时的学生讲述先生讲课时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每一位先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向。在学生的口中,他们不再是离我们很远的大师,而就是在身边的一位老师。其实正如纪录片中所讲的那样,“这些在中国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在当时无非就是西南联大那些从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的教师”。
在看《西南联大》的整个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便是闻一多先生的片段。长沙临大决定南迁昆明之时,十多位教授和284名男同学组成了一个徒步团,步行三千里前往西南,闻一多先生是其中之一。他留着一层羊须胡,“抗战不胜,誓不剃须”,又沿路画下风景画,排遣胸中愁情。到达昆明之后,他成日待在住处专心学问,那时西南联大的教授都爱给自己住处起斋名,便有人送他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战时的生活条件很苦,昆明是个边城,除了气候要好一些之外,也笼罩在飞机轰炸的阴影里。闻一多先生有次向好友陈梦家要了半罐茶,饭后泡了一碗茶,这就算是开了荤。闻一多先生在系里开了楚辞、唐诗和古代神话的课,唐诗最叫座,不仅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课,就连工学院的学生也愿意穿越一座昆明城跑来听课,想来他的课堂是极其吸引人的。回想《建国大业》中,闻一多在向众人演讲的场景,今日才知道,那样言辞恳切,铿锵有力的话语背后,是怎样一个艰辛的人生。
在看《西南联大》的过程中,我最为难过的便是最后一集嘉荫长留,在这一集中陶云逵完成边疆调查而牺牲于云南。国家存亡之际啊,所有作为无一不是为了抗战,为了国家,纵使牺牲生命。陶云逵如此,西南联大纪念碑上的千百将士亦是如此。最后再重述纪念碑上的文字,方能表达我对于那个年代仁人志士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敬仰,后人多争论现在的大学教育与之相比是怎样令人失望,却从不考虑那时的历史背景,其实多说无益。
万物并遇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伟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終。
2018.12.15
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