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懒惰,就是当我们明知自己拥有作出选择的能力,却不去主动改变而是放任它的生活态度。——《靠垫》
近两年来,年青人在网络上参加社群就像老年人在广场上参加晨运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来那么多了,还一波比一波地声势浩大。
现在较为火爆的社群有读书班、舞蹈班、茶艺班、烹饪班、写作班、画画班、拳术班等等。每个人加入社群时,都抱有各自不同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增长见识,或者是为提高某方面的技能,又或者是为了扩展人脉和增加财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各路大咖也经常鼓励年青人多参加社群,那么,参加社群就真的能帮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吗?我们又该抱什么样的心态参加社群呢?
我觉得至少得有三方面的准备。
一是我加入,我负责。
参加社群,首先是自愿。在这个前提下你才能坦然面对入群之后带来的各种喜悦、冲击甚至是失望。是的,会有失望。当中还会出现许多的纠结和犹豫,这也是一个必经过程。
比如有的人参加写作班,一开始没加入之前就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加入之后又抱怨占用太多时间了,甚至怀疑只有输出没法输入了。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突击写作能力提升的短期过程,时间紧、任务重是任何一项突击项目的主要特征,根本没时间去纠结和犹豫呀。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好了,把你患得患失的时间用在精进上吧,我加入,我负责。
二是我选择,我面对。
参加社群可能会帮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同时也可能会令你迷失方向。一个大的社群上肯定会人数众多,鱼龙混杂,莨莠不分。不可能全都是你想要的知识。这种情况,就要用蔡康永的名言来教你该怎么面对了:“鸡生蛋,鸡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对鸡如此,对人亦然。每个出色的人都有价值,也会拉屎,例如他很会开公司,那你就买他家股票来赚钱,至于他乱说话,你就不用学。你最要紧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难道你靠吃屎能变壮大?” 去芜存菁,选你要想的就好了,其它的,Let it go!
三是我退出,我坦然。
网络上有些社群,入群之后洗脑与营销的痕迹太过明显,不但没有令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反倒只让你成为他的粉丝,让自己迷之一般地失踪了。这样的社群,当退不疑。我们加入社群,是为了完成一个从Somebody到Nobody再到Somebody的蜕变,如果这个Nobody的时间过长,你就要问自己加入的是否传销类的恐怖社群了。如果你爱一个人,没有令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那你就该问自己是否该离开这个人了;同样,如果你参加一个社群,没有令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那你就该问自己是否该退出这个社群了。经济学上有一个"止损"的概念,意指当投资失误时就要及时"割肉",把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而不是继续亏损下去。及时止损吧,赶紧的!
百度上对“社群”的定义是:一般社会学家与地理学家所指的社群(community),广义而言是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
它可以指实际的地理区域或是在某区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或指存在于较抽象的、思想上的关系,除此之外。Worsley(1987)曾提出社群的广泛涵义:可被解释为地区性的社区;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社群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社群精神(community spirit)或社群情感(community feeling) 。
我觉得这个定义有点太过抽象,简单来讲,我认为一个成熟的社群有三个特征:一是要有一个简单方便的平台,才可以供大家实现链接;二是参与者要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和爱好,才能产生粘连并保持社群的活跃度;三是组织者要有及时回应大家需求的能力,才能令社群持续发酵扩大影响。
你参加的社群符合以上的三个特征吗?
如果符合,那就继续融入进去,如果不符合,那就一个字——“撤”!
正如老年人在广场上参加晨运一样,如果大清晨跑出来只落得一个吸霾的下场,那还何必早起?
(ಡωಡ)hiahiahia (ಡωಡ)hiahiahia
我是~鱼公子的湖
【推荐】
书籍: 《靠垫》
【韩国】 赵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