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要你赔十个亿”
九月一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为该校在1838年为了建校卖了272个奴隶一事,做出道歉,并以当年的奴隶的名字命名建筑物,承诺给予奴隶后代的孩子入学优先照顾。
哇,好赞!勇于反省,勇于承担,这是好人好事啊!值得报道!
然后,过了一周,这些黑奴的后代,要求该校赔偿他们10个亿美金。
呀,不对啊,这个画风不对啊,怎么好人没好报啊,你们不按常理出牌啊。说好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呢?
二、“处众人之恶”?
读书看报,得看前后文,深入理解,不能摘取中间的某一句,就以为自己学会了弄懂了。例如,这段话你看懂了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哇,好长,好有文化的样子,完全看不懂。
翻译成人话,意思是,
最高境界的善行啊,它滋润万物又不和万物相争哦,它能不以喜恶看待问题或者事情,而是顺其自然,所以最接近于“道”——故意为之,是成为不了善良的人的。人啊,处世要像水那样安心低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要恪守信用,为政要有条理,办事能灵活变通,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啊,正因为你不争不抢,所以你才能真正做到无忧无虑。
好,这下这段话你应该懂了一点点了,我们看回前面的新闻。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
因为乔治敦大学并不是在做善人善事,而是在给自己惹麻烦。特定时期下前人做的事,与现在的学校管理何干?你开办大学,就好好管理,让更多学生学到东西发挥所长。你放着本职工作不做,却要来搞个“优先录取黑奴后代”,不但是在制造不公平,还是在刺激黑奴后代——来吧,你们好可怜,我给你们点恩惠吧。
所以啊,这事真不能怪黑奴后代们“恩将仇报”,本来就没所谓“恩”和“仇”,不过是利益之争罢了。
你看,最难理解,也最难做到的,其实是“处众人之恶”。很多人把“处众人之恶”理解为“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是什么鬼?有大美德的人喜欢在垃圾堆转悠,因为垃圾堆众人都不喜欢?说不通嘛。我的理解是,最高境界的善行,不以个人的喜恶来看待事物,而是顺其自然。如果乔治敦大学的管理者能够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为之,就不会惹出今天这样的麻烦。
三、被忽略的“葬礼美德”
吴伯凡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文章中他提到比尔·盖茨推荐的一本书《品格之路(The Road to Character)》,也就是《性格之路》。这本书有一对核心概念——“简历美德”和“葬礼美德”。
所谓“简历美德”就是你在写简历的时候特别要向别人强调的那样一些品格和能力。你为什么要突显这些东西呢,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是让未来的老板能够赏识你。但人还有一种美德就叫“葬礼美德”,就是葬礼上、追悼会上人们谈论你的那些美德。
怎么理解这两种美德?我的理解是,“简历美德”就是现在流行的“斜杠青年”们写在斜杠上的那些词背后的东西,它们在当下可以帮你挣钱,帮你获取利益。而“葬礼美德”,则是你过世后,别人还能记在心里,挂在嘴边的那些东西,他们更多的与别人的利益有关。
斜杠青年好是好,就是过于关注“简历美德”,有点忽略“葬礼美德”了。
或许你要反驳我,我人都死了,我才不管他人在我的葬礼上怎么评价我呢。那么,我也想问问你,你确定,你真的能做到“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你确定,你真的不在乎你死后你的亲人被他人如何看待?甚至,你确定,你真的不在乎你活着时你的子孙后代是怎么评价你的所作所为的?
四、小心被雷劈
如果你有关注新闻,在今年8月29日,在挪威南方哈当尔高原(Hardangervidda)发现322头野生驯鹿遭雷击死亡,尸体相连遍布约有一个操场的大小。
呀,真可怜。有人看后说不定会感叹一下,好在是在野外,好在被雷劈的是驯鹿而不是人,这个跟我又没什么关系,我继续该干嘛干嘛。其实,这个,还真有可能跟你有关系。
2014年,Science上发了一篇文章 《Projected increase in lightning strik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ue to global warming》。这个研究是美国人做的,结论是,全球每升温1℃,闪电会增加12%。到本世纪末,闪电会比本世纪初增加50%。也就是说,全球升温,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关系的,而闪电将会越来越多,说不定哪个下雨天,你在野外雨中漫步,然后……你懂的。
随手关灯,少用空调,节能减排,这些事情,说易行难,需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善”去要求我们自己。美德这东西为什么特别重要?因为美德会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更美好。因为,它可以让你遭雷劈的概率降低。我说的是真的。
五、如何才能做“上善若水”的人?
更可怕的新闻是这个。今年8月30日,一叫卓玛的姑娘代表一名为“雪域放生群体”的团体,花费510多万元,从屠宰场买下6387只羊,再将这些羊放生到四川西北的石渠和色达草原上。
这是善行吗?看起来好像是。放生嘛,救活了6000多生命啊。可是,《狼图腾》一书你没看过吗?当羊群数量过多时,就是草原的大灾难。而当地环保局也表示,6000多只羊全部放生到色达草原,大大超过草原的畜牧能力。将于2017年1月1日施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已增加了关于放生的条款,规定放生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善行啊,这是好心干坏事啊!
那么,如何才能做“上善若水”的人啊?
1、不争。即共赢而非竞争,合作而非争抢。
2、不以二分观点看待事物。非好即坏,非善即恶的二分观点最是要不得。
3、凡事顺势而为,不故意为之。
……
我还可以继续写下去,但是,这个看着似乎还不够科学啊。
不急,在心理学领域,特别是积极心理学领域,心理学家们早已有所研究。以塞利格曼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在这些年来,展开了“重要优良品德”的研究,着力研究品德特质中有利于人类发展最优化的优良品德。通过跨文化、跨年龄群体的比较研究,最终确立了24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品德特质,即二十四种优良品德,并将他们归类于智慧(Wisdomand knowledge)、勇气(Courage)、仁爱(Humanity)、公正(Justice)、节制(Temperance)和超越(Transcendence)这六类美德。
目前,学校教育者们认为,可以通过积极教育和优良品德培养来培养我们的学生(上面说的关注“葬礼美德”你还记得吗)。
积极教育最早是由斯奈德和洛佩兹(Lopez,S.J.)提出。他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更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各种积极人格品质,尽可能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
斯奈德等人将积极教育比作一个由六大部分组成的房屋。其中,关心、信任和尊重是房屋的地基,通过建构一个友好、支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进而使学生们能够自由探索并且找到达成学业和生活目标的方法。计划与动机是房屋的第一层,目标是房屋的第二层。计划、动机和目标三者相互作用,教师通过制定计划并激励学生的动机,以此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房屋的第三层是希望。计划、动机和目标一般发生在课堂内,而希望是学生一生成长所必需的,它能够增加学生的动力和毅力,使学生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房屋的最高层是社会贡献,它代表一个学生应该不断的回报身边的人,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积极地、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其所学、所感。
在优良品德培养方面,
塞利格曼等人开展了一项网络调查研究。该项目以自愿参与研究的网民为研究对象,要求参与者在一周内每天以不同的方式践行自己的“五种最强优良品德”中的一种。结果发现,当被试在一周中频繁地践行这些优良品德后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益处。而这些益处的获得仅仅是因为他(她)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了某些优良品德而非其他。因此,他们得出结论,通过在日常行为和行动中努力践行自己的优良品德,有助于其幸福生活体验的获得和健康、快乐地发展。
六、由《釜山行》想到的……
最近有一部韩国电影,叫《釜山行》,上映没多久就引发人们热议。讨论的焦点是:丧尸围城的危机时刻,人性该作出何种选择。
我想,如果该片从一开始就出现一个有最高境界的善行的人,那就实在太假了,根本没法看。
我在今天发问,明年的中秋节,多年以后的中秋节,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答案是,即使是在生死存亡时刻,虽然我会有多次思想斗争,但终于还是能咬牙作出牺牲自己、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的决定。我想做这样的人。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