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提到过关于小时候看连环画,印象最真,最深刻,也是最喜爱的,便是《西游记》。
看别的连环画都是单本,或者残本,没头没尾的看一通,然后就不记得故事讲什么了。
并不是《西游记》深入人心,所有我对连环画也印象最深,看的别的故事其实也都是经典,比如《杨家将》,家里的老人经常讲,而且收音机上也会有评书播放,不比《西游记》多差。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反复看了无数遍,而且还是全套36本,我看了大概有二十多本。后来还临摹上边的人物,最真的就是《三借芭蕉扇》里的铁扇公主,大家说我画的最像,可是我前几年多次整理那些书箱子,也没有找到它们。
最遗憾的是看了无数遍的系列《西游记》,一本也不属于我,是我表弟的。他也是攒钱,等待书店更新,一本一本买回来的,我们等了一年,可是后来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全买。
我们借回家,抢着看,慢慢地,这些连环画有的在岁月中磨损,不再崭新。
前几年购买这些连环画,主要原因就是突然想起了小时候(90年代)我们兄弟几个翻看《西游记》。但是我只记得封面,不记得谁画的,哪个出版社出版的,别说买二手版的,新翻版的我都没找到,一直没有买到这一套。
后来干脆买了几百套电子书,总觉得能从中找到。而且当时还以为所谓的连环画,小人书可能就是几百本,几千本这样么多,后来才知道,根本买不完,这是时代的产物,可能真正统计起来,是个庞大的数据。
我当时找了好几天,并没有找到我要的这一套,我以为没有买到,有点丧气,干脆也不看别的了。没想到几年后,我在这里分享,忽然找到了它们,令我欣喜若狂,我的童年忽然回来了。
它承载着童年的欢乐、纯真的憧憬,以及对传统文化最初的热爱与敬仰。它是那个物质并不丰富年代里,孩子们最丰富的精神寄托,在记忆深处永远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让人忍不住在怀旧的思绪中一次次回味。
可是啊,过去的时光,如同这些电子版一样,回味中,意犹未尽;可是又不是那么回事。好像看电子书和看纸质版连环画的感觉有差距,哪怕你和当初一样,躺着看,站着看,街口看,旧房子里看......怎么看都不是那个感觉。不管怎么说,人生的时光一点一滴在流走,它是真的回不去了。
我们还是要往前走,往前看,和《西游记》一样,我们的一生在八十一难的过程里摸索着,追寻着。取什么经卷,也许都是如来佛祖还有玉皇大帝,这些个神和仙,还有佛和菩萨的安排,我们没办法选择。但是,总有一天我们能依靠自己的七十二变和孙猴子的精神,取到该有的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