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最大的旅游资源就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免费博物馆。因为一般的博物馆都是每天早上10:00开门,每天出行的时间我都错开了上班高峰期,地铁上的人并不是很多。
我观察了一下,在地铁上喜欢看书的人多半是比较年长的。
而大部分的年轻人,在地铁上不看书也不看手机,多半是听音乐。
去博物馆的路上,遇到这帮在艳阳天下写生的学生们(那几天华盛顿的温度特别高,我估摸着少说也有38度)。我觉得很好奇,老外明明特别怕热,但为什么不怕晒呢?
今天来到的是全球大名鼎鼎的航空航天博物馆,虽然建筑物上没有显著的馆名(估计我走的不是正门),但是一进馆的那种气氛,让你立马提升了此行的价值。
在旁边的建筑广告牌上,才找到今天要来的地方。
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华盛顿分馆,是一个汇集了大量的飞行器、太空探测器展览和飞行模拟体验的大型航空航天科技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航空和航天科学技术方面收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涉及的领域包括航空学、宇宙航行学、地球和行星以及航空史等。
博物馆大小适中,共两层,游客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决定游馆的时间。即使看得比较细,一天的时间也是可以看完的。这个馆的突出特点是收集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代表尖端技术的飞机、宇航器、火箭、导弹、各种航空发动机、推进器等。此外,还有大量模型、飞行设备、重要航空事件复制品以及发明家、飞行员的遗留物。我们的杨利伟曾经也来过此馆参观。像我们这种业外人士,即使走马看花,看了也是津津有味。
在这里展出的展品大多都是原件,比如二战时期的战机、退役的军用间谍飞机、曾经服役多年的客机、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苏联制造的第一颗卫星等。齐聚在博物馆中的展品让人们不仅能够看到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对太空的不断探索发现,更能近距离让人们感受到这种航空航天科技高速发展为生活带来的美妙变化。比如GPS技术从当初的军用到现如今的民用,大大拉近了普通老百姓和高科技之间的距离。
这个馆特别适合小孩子,尤其是一个叫“物体如何飞行”的分馆,简直就是孩子们的体验馆。
这个馆里的的年长工作人员们(不知道是不是志愿者)是我见到最热情的团队。他们甭管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只要你朝他们方向走过来,他们都会主动热情地向你介绍一般游客需要了解的信息,让游客的感觉非常好。
我跟随一帮孩子们体验了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上我是138.9磅,到了月球我明显瘦身成23.6磅。
这是我在火星上的重量。这种体验对孩子们而言,比单纯的看数据要直观的多。
这种大大小小的体验很多,孩子明显比我知道该怎么去玩。
讲解员带着我们,首先重点介绍的还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莱特兄弟小的时候,有一天他的父母拿了一个小小的飞行小玩意(用手绕绕卷轴,小装置就可以在空中绕几圈的那种),没想到这个小玩意就点燃了兄弟俩的航天梦,也改写了人类航天史的进程。
中间这位穿白上衣的老大爷就是我们的讲解员。这些讲解员除了对馆内的东西比较了解外,还需要对一般观众比较常见问题有一些额外的知识储备。比如有一个小孩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可不可以介绍莱特兄弟家其他孩子的情况”,这个讲解员回答也是非常自然、流畅。
大大小小的飞机(主要是早期的)许多都吊在一楼的大厅内。
阿波罗号从月亮取回来的岩石,有的被切下一块,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这款是表面比较光滑的有点类似大理石,和我们平时接触的地球上的大理石手感上没啥两样。
上面接触的样片就是从这块月亮上的石头上切下来的。
航天员曾经还对一只大猩猩过了太空实验,不知对这个生灵而言是喜还是悲。
这是选拔航天员的要求,比例是20:1,比起中国的公务员考试,难度明显小多了,但能符合这些要求的候选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舱,各式各样的科研工具、生活必需品都是放在这些小抽屉里,不然的话,东西全部漫天飞舞的在空中漂浮,那也太凌乱了吧。
在太空舱里,这是人比较自然、舒服的姿势,双腿微屈,双臂合抱。
这是太空中的宇航员身体上遇到挑战,比如第一条,头一两天,半数以上的宇航员都会觉得运动起来不对劲或者轻微的感冒。
哈哈,猜猜这是啥?宇航员机器人。
Robonaut 是把“机器人”和“宇航员”两个英文词根经过拼合,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宇航员机器人,主要是协助宇航员做一些简单的操作,现在机器人真是无孔不入,很快就可以普及到民间了。
这是用乐高玩具拼成的一个模拟太空实验。
两个孩子饶有兴趣地听着这位老大爷解释其中的原理,我听了半天也不知道讲些啥东西。
展厅中展出的部分实物。专业人士应该可以判断出其当时的科技发展段位,我等则看着没啥感觉。
有一个展馆特别介绍了美国的女飞行员
退役的战斗机
馆内还有许多花钱项目的体验馆,比如太空旅行(4D体验)、VR体验等。
到机长飞行舱去体验
这是早期飞机的贵宾舱
大家排队去体验一下早期的波音747飞机舱。
在卫星定位馆,讲述的曾经发生一段悲惨的定位失误的故事。一架韩国飞机,原本计划从美国阿拉斯加飞到韩国首尔,因为定位失误,不小心进入苏联领空,结果被苏联的战机击落,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通过五个不同时期的人物代表的视频互动,来展示卫星科技给人类不同时期带来的变化。
这是有关探索月球的馆,里面当然少了阿波罗的故事。
阿波罗的引擎。
有关阿波罗宇航员的生活、工作记录。
整个探月计划总共分三个项目。第一个是Gemini
第二个是:Mercury
第三个才是阿波罗
阿波罗总共分了17个阶段。前面10个阶段都是前期准备工作,第11个阶段才实现真正登月。
登月之前的第10阶段是最后一次演习
这就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波罗项目的领军人物-首次登月的三个宇航员登月
阿姆斯特朗给他同伴拍的这张照片也成为航空史上非常著名的照片之一。
这是阿波罗项目的最后一次登月活动,在月球上开着特定的车,逛了22多小时,行走35公里,还带回来一些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回来研究,并带着还会登月的愿景。
航天员的生活用品
阿波罗的太空航道,下半部分红色显示的是登月线,上半部分白色线显示返回线。
阿波罗项目最后一个登月的宇航员所穿的宇航服。
宇航员当年在月球上开的车子。
宇航员当时所在的工作舱,那个白色的“桶”就是宇航员洗澡的浴盆。还挂了一张洗澡的照片。
这就是那个浴缸,需要站着洗澡的。
怀特兄弟的父母和家人介绍。
对怀特兄弟母亲的介绍。原来怀特兄弟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其母亲对机械很有特长。
怀特弟弟对他家人教育环境的认可,尤其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鼓励。
很喜欢这句话:“很难说到底什么是不可能。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也是未来的现实”。一次次、一件件伟大的发明创造,其实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未来,一步步演变过来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怀特兄弟第一架飞机的模型。
第一位女航天员,猛一看还以为是个俊小伙。
战斗机的机长室。
这是中国人看着比较有情感的飞虎队。
当时飞虎队来花援助,国民党发布的第1号令。
为了让飞虎队成员更好的和中国人沟通,这是他们当时用的翻译小册子。
原来飞虎队成员都是航空志愿者。难怪它的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军飞机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我由衷地向这些具有国际情怀的志愿者们致敬!
这是美国军队颁布给海、陆、空三军的勋章。现在颁布条件越来苛刻。
一段有关二战的视频,一对姐弟俩看得非常带劲。喜欢看博物馆的孩子在博物馆获取的知识是非常生动和直观的。
美国第一艘带有核能力的航空母舰模型
这个航母模型是一个专家花了10年的功夫完成的(当然10年期间他还干其他的事情)
很难想象这是美国50年代航空母舰的科技能力,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真不是一小步。所以即使现在有些小进步,也不能得瑟,毕竟我们基础太差,需要谦虚、努力、再努力。
这是对这艘航母的具体介绍
航母模型的下层里面的空间也是做得栩栩如生, 照片中蓝色发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