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自己写的东西,真是越发羞愧难当,去看连岳等专栏作者的文章,高下立判。这几年来虽然也一直保持着阅读,但主要是实用类的,或消磨时间,并没有阅读文学殿堂内的好文章,平铺直述的多了,自己也就只能跟着满满变得啰里啰唆般的记流水账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阅读那种几句有深度的话便直插人心,流转蜿蜒,频频碰及自己的感触,这样的文章是最好的。或者一个故事阐述一个道理,或者一个世界表达一个情怀,又或者一个声音发出一个震撼。我也很喜欢阅读这类文章。
我在读富兰克林自传时,感触最是深,其实富兰克林真不见得有什么文学水平,他就像个老头,絮絮叨叨的讲一大通他成长的故事,偶尔冒出一点星光,一些至理名言,也是他有所感触的东西。越到后面,写政治主张,想法之类的,更加是平白,像跟你闲聊一般,也就越让我觉得他像个絮絮叨叨的老头。但读完之后,心里却有很多感触,像他的十三美德,像他始终认为勤奋,节俭是他最重要的品质。有人说,富兰克林影响了美国,至少,影响了美国一代人。富兰克林代表的是美国精神。当然,也有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也是美国精神。但这些人物细读之下,居然都是用十分平白的语言去述说着他们的故事,好像固然有万贰分险恶,依旧平淡对待一般。美国的文学似乎都是如此。海明威,也是如此,甚至他的文章结构都被用来判断写作时是否足够简洁。但他却是硬汉的代表。或者还有诗人惠特曼,惠特曼的诗大多是通过记录来表达他想法,广博而富有意义,但诗里的用词却真不见得如何辞藻华丽。大概一年前,想看些侦探小说来消磨自己工作之后的闲余,也发现一个其实被认作经典的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硬汉派代表,好像是《漫长的告别》还是哪本书,我看了几页便索然无味,虽然写的场景,结构什么的都十分不错,但这种平铺直述真让我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越发沉闷。连打斗场面都没什么波澜的,这或者就是硬汉在回忆以往那些峥嵘岁月时内心的平静,只是那时候我不需要这一份平静。现在想想,这或许是我在工作之时虽然每日平淡寡味,但内心却是急功近利,想学到或者得到些什么。
美国这种奇怪的文学精神确实有影响我的思想。硬汉更是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不慌乱,冷静。但我认为这么几本书并不能改变我写作,述说的方式。我好读各类书籍,各种杂七杂八想象不到的书籍。这或许才是我写作犹如记流水账般的一个重要原因。像一些技巧类,学习方面,心理学,经济学等等,从来就不见得让人如何惊叹文章做的好,而是惊叹里面的道理,里面的内容。我最常接触到的文章或者书籍,往往是先讲几个故事,然后去解释这些故事的为什么,最后给出一个结论。似乎通俗类社科作家都如此。如典型的卡耐基《人性的弱点》,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引爆点》《逆转》,还有像《一万个小时理论》《关键20小时》之类,故事,引出理论,最后得到结论。这应该是他们作文的一个秘籍吧,因为这些书都十分畅销。不但如此,现在很多冒起的写作也沿用了这些技巧,先讲几个故事,然后再讲结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也是先分享故事,然后告诉道理。这样的方法很吃香,我在学习演讲时,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如果我用故事来做开头,往往得到十分好的效果。如果你碰巧在平安保险里做事,大概里面的经理主管会教授你这一个秘诀。
这种以故事来述说道理的绝大多数不会出现惊天动地的美丽辞藻,往往都是很简单的,将故事的主旨说出来即可。我关注过一个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初初看去,很有激动人心的时候,标题都喧哗取众,像什么人生必备技能,我的三大秘诀之类的,然后分出1,2,3,4等小节分别去说个小故事或者小语录,最后盖棺定论。阅读量居然上万,点赞数千。后来看多了,知道他所写的几乎是伪鸡汤,看到推送也没想点进去的欲望。这是同样的结构,却影响了这么多人。细细想想,近几年来,很多类似的文章每天都铺垫各种媒体上,并不反感,因为往往有所得,也并不热衷,因为往往并无所得。
这大概就是我想记录,却并不想因此讲述大道理,于是,流水账便开始了。
当然,我消磨时间阅读的书籍大多是通俗小说,而事实上我花费在这些通俗小说里的时间最多,而并没有让我觉得自己有认真阅读的时间。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该认真阅读的时候。这样下来,我读到的书籍,其实真是质量不高,这主要是文学上的。我无法像李白一般随口吟唱便是千古绝句,但我总以为他说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真理。待自己下笔之后,才发现,所有自己所写的文章里处处透露着你所阅读,所思考,所接触的。
我想写得华丽些,但不想通篇全是形容词,我想写得有深度些,却不想曲高和寡,没人领会。突然想想,或者,我应该开始读点美丽的书籍,然后让自己写得词能一下一下的跳动,再一下一下的散发出炫丽的光点,这大概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