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四月份了,终于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我家豪哥却很失落,上一般般的民办初中不乐意,可是要获得心仪民办初中的面试资格,还真是差一大截,豪哥心知肚明。
这其实还真不能全怪孩子不够好。
比如奥数学习,儿子豪哥的反应经常就比我还快,思路比我好。但是做奥数题,这孩子却常常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我很恼火,但也没办法,只好逼着他多做题,但是,效果却很凄惨。
六年级读了一年的学而思奥数,从暑期班秋季班,读到寒假班春季班,居然次次都准确无误地落入炮灰的坑里,一个小奖也没拿过。
从智力来说,这孩子不差,为什么会这样?
上周末下午做奥数课后练习,豪哥做了没一会儿就开始唠叨:“妈妈,这道题我不会。”我冷冷地观察,懒懒地应了一句:“先放一边,待会儿再说。”
豪哥开始不耐烦,很快,他又叫起来:“妈妈,这道题我也不会。”
我起身扫了一眼,是一道一元二次方程,不过方程变形了,需要将变形题化简整理一下,然后就清晰了。
但是豪哥就傻傻地望着题目思考,说自己不会,我很急,脱口而出的就是:“你动笔呀,看着总不能看出一个结果来?”
豪哥一听急了,本子上、草稿上到处乱画,口里不停地说:“这有什么用呢?”
我气急败坏,提笔就把问题中的方程化简了,然后说:“你看,清楚了吧?”
豪哥却夺过笔,马上将化简的方程写在本子上,并不停地说:“这有什么用呢?”
我还想说什么,却见豪哥的姑妈走过来,说:“来,我看看,是怎么回事?”然后,我走开了,豪爸也走了过来。
好吧,我退出,但是答题的冲动,却一直如鲠在喉。我静静地站在窗前,耳畔是几个人的叽里呱啦的讨论,我却突然看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我太聪明太性急了,以至于根本就没有耐心。我想教会孩子,可最终我教给孩子的是:证明自己有多聪明。
大人们都太聪明了。我和豪哥也一直在怪圈里打转,在奥数上反复刷题,多重焦虑;越多刷题,越多焦虑。因为我们只想证明自己聪明,而不在乎自己是否成长。
于是悲剧来了,靠刷题是成不了学霸的,不要说好的民办初中,就算高中大学基本也就这样了。不成长是不能成才的。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论证说,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杰出的人才,是因为他们做的常常是天真的练习。我发现,豪哥正在做的也正是天真的练习,无脑练习。为了表现聪明而做题,为了完成任务而做题,没有在真问题上下慢功夫,是没有办法掌握思考的逻辑的。
《刻意练习》这本书,提出了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心理表征,即你用来解释、组织信息的心理结构。
比如,围棋高手可以和人下盲棋,司机老手开车都是下意识的动作,甚至是不假思索,这些高手们的心理表征和新手是完全不同的:老手们的信息都是自己脑中不间断故事中的一部分,他们能迅速将信息吸收转化为长时记忆;而新手们的信息都是孤立的,都是短时记忆。
新手要训练的其实是心理表征,训练自己的长时记忆,训练自己的整体记忆。
原来对待奥数,我们不过是在天真地练习,一直在玩儿,结果也就是玩儿。
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