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以和为贵(4)

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本节探讨为学的目标,是要做到和。那这里就探讨了与人相处的和、以及个人独处的和是什么样子的。

1.12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社会礼乐的运用,以创造和谐社会为贵。中国古代先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就宝贵在‘和谐’这个地方。如果不管大事小情,都由着他不管,想自然而然达到和谐的社会,往往是行不通的。我们知道‘和谐’的宝贵,而一味地迁就‘和’,不通过礼乐、道德的力量来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也是行不通的。”

【解读】

这一章的重点讲礼和和的关系。为什么之前讲为学的根本、为学的态度,这里要讲这个呢?稍微一想知道,和就是为学的目标。人和、家和、天下和。

1.13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诚信待人而言行得宜,则可言出必行。恭敬待人而言行合礼,就可免遭耻辱。因他不失礼、不失信于周围的人,所以他也能受人尊敬。”

【解读】

    与人相处的“和”是什么样子呢?也就是言行一致、待人有礼。

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贪图口腹,住不贪图安逸,处事机敏而出言谨慎,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可算得上好学了。”

【解读】

那对个人而言也是可以讨论,一个人的和的状态怎么样呢?饮食居住合理,多做事少乱说,靠近有德行的人。

1.15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逢迎巴结,富有却不目空一切,怎么样?”孔子说:“不错了,但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贵却仍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里说的‘将那上等的玉石象牙,巧妙地切磋,用心地雕琢’,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可以与你谈诗了,告诉你一个道理,你便能举一反三。”

【解读】

    讨论贫富两种人怎么样才能做到和,孔子的答案是贫穷也能自得其乐,富裕而能喜好礼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志摩其人,徽因小曼。提起徐志摩,最先想到的或许是林徽因,其次陆小曼;张幼仪其人,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被人遗忘于角落。...
    暂无啊阅读 411评论 0 0
  • 天气闷热,太阳火辣辣的,要把我烤熟了。 约了木木和美美一起吃午饭,好久不见了,好想她们呀! 我早早来到餐厅,等着她...
    忆雪儿阅读 41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