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是妖娆的曼陀罗之花,不曾如何被贬低到土壤里,依旧能开出高傲的花朵,洋溢着醉人的芬芳。”
张爱玲从一个风靡的女作家到“汉奸”到“难民”,她尝尽了世态炎凉,品尽了人情冷暖,几经辗转,在美国文艺营舒适的生活中,慢慢地,她又将遇到她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爱人——比她大29岁的赖雅。
她爱的两个男人才情颇溢,但赖雅个性丰富多彩,知识包罗万象,处事豪放洒脱。
在文艺营中,一大堆个性迥异的文人墨客中,高挑、纤瘦、沉默寡言却服饰艳丽、充满矛盾与奇特的她走进了他的眼中。
6373天的轮回,她又将走上一段曲折迷离的爱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她对于爱情总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束缚她去追逐爱情。
这一次,她没有卑微地低到尘埃里,是被比她大29岁的赖雅捧在了手里,含在了心里。
而最大的遗憾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才相遇,他老了,他已经老了,美好的日子恐怕不可触及,不过这也不能阻止两人相爱。
一段时间后,赖雅在文艺营生活的日期到了,他离开了。
相逢,离别,离别,相逢。反反复复,唯有挥手做洒脱,珍重。
张爱玲是不舍的,但她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沉默,习惯了离别。送赖雅离开时,塞给了他一个信封,里面是几张绿色的钞票。
随后,爱玲在文艺营的期限也将临近,她只能搬到纽约的一个朋友家里,找不到其他工作,靠写作为生,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喜忧参半。同时也将怀孕的消息告诉了赖雅,赖雅是爱她的。但他是个向往自由的人呐,之前好不容易摆脱的枷锁,不过,他最后还是决定向爱玲求婚,前提是得拿掉孩子。
她去做了流产手术,没有责怨。
甚至还给了赖雅三百美元。
1956年8月14日,赖雅和爱玲在纽约市政府公证结婚,正式结为夫妇,炎樱是他们的证婚人。
他65岁,她36岁。
虽然两人生物钟上有差别,但,他们的小日子依旧是过得惬意、舒心。
赖雅习惯早睡早起,爱玲则是睡得晚起得也晚,赖雅每天醒来后在晨曦中看着熟睡的妻子,便也会小声的下床,为她花一上午的时间去研磨咖啡豆,亲自给张爱玲烹制真正的意大利咖啡。
直到那一天,什么都被打破了。
还在沉睡中的爱玲突然被叫喊声惊醒了,赖雅躺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嘴里不停地叫喊着,哀叹着。
惊恐,害怕。
赖雅被确诊是小中风。
这下子什么都破碎得一塌糊涂。
12月19日,赖雅再次发病了,来势汹汹。
爱玲依然选择留在赖雅身边,照顾他坚守着。
生命予我们,只是带着面具的一场戏。
世间的温暖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是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的执着。
人世间有太多的孤苦,太多的无奈,太多的凄凉和艰辛,能有一个人愿意和你牵手而行,看千山暮雪的雅丽,送走被冬雪净泡的黄昏,那不失是一种幸运。
岁月如流,转眼而逝。
清晨的鸟啼唤醒熟睡的爱玲,她俯身小心翼翼地盖好赖雅的被子,如此惬意的一天。
当赖雅战胜中风再次回到文艺营的时候,爱玲早已经从心里接受了赖雅的病症。
1957年4月,两人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申请时间再次到期,并且不能继续申请后,他们选择在离文艺营不远的旧公寓居住,简陋的小屋里,简单又充实。
后来,由于在事业上的陷落,炎樱结婚后,也开始对爱玲疏远了,爱玲便想回香港,重新取得她当年的位置。
赖雅是懂她的,是爱她的,虽然很难过,但不想拖累她,不想让她失去梦想,便由她去了。
老天这一次并没有垂怜她。
国内,工作没有拿到报酬,国外,赖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
此刻的她孤独无助又尴尬狼狈,精疲力尽了,她已经彻底失望了。
最终1962年3月16日,爱玲飞去了美国,再也没回来过。
见到赖雅后,紧紧抱在了一起,不会离开了。她知道赖雅是她最亲近的人了,她需要他,他也需要她。
带上面具的生活在继续渲染,手中戏弄人的笔是不可能扔掉的。
赖雅的病情加重了,在床上也已经瘫痪了两年。这两年里,爱玲一直在发挥最大的力量,一边照顾赖雅,一边翻译。
后来,因为工作去了康桥。
半年后,赖雅终于解脱了,悄悄地离去,没有举行葬礼。
这一年,他76岁,她47岁。
“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悲哀的,不如,“我们永远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没了。
慢慢地,爱玲的经济状况和作品出版都有了很好的改善。
她依旧是她,遗世独立,不想要任何人打扰,在寂寞中享受着孤独。她每天都穿着美丽的衣裳,用着最好的化妆品,房间里面一尘不染,整洁干净,在咖啡的醇香中,望着天际的红晕,品尝寂静,忘却悲凉,感悟美好。
最终,1995年9月8日,一位体态瘦弱,身着褐红色旗袍的华裔老太太,十分安详地躺在空旷的大厅中一张相当精美的地毯上。桌子上,有一叠铺开的稿子,有一支未合上的笔。
她走了,洒脱地走了,凌厉而冷艳。
“血雨花瓣泪,柔情古难全,蝶恶情忧无人怜,残梦去,哀魂伴,决叹今生苦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