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Noel Tichy(诺尔·迪奇)提出的行为改变理论,图中3个区可以表示为学习事物的等级:
有时周边的朋友和同事会说,唉,记忆下降了,看书越看越困。但大家一聊到电影、综艺节目、电视剧什么的,好像开了挂似的,明星叫什么名字,贵庚几何,帅不帅,漂不漂亮,结没结婚...,统统如数家珍,记忆瞬间恢复过目不忘的本领。
或许很多人意识不到,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会去多想,为什么看一些不费脑而又无意义的东西很容易记住,而需要很强意志力才能看懂的知识却很难记住?曾经看过心理学领域中的三区理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主要指人在认识世界时可能的三种状态。
其中,舒适区是自己熟悉或熟练的东西,能够迅速并且自信的进入良好状态,处于一种自我认知的舒适状态,很容易记住所见所闻,比如吃喝玩乐或者熟知的某一领域,但它的拓展力、创新力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很容易安于现状并且处于迷茫状态,最不利于成长。
学习区是通过对舒适区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去试探出一个新的方向,以期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这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要具有一定的自律性才能做到,就拿简单的阅读和跑步来说,一天两天还是可以做到的,一年两年至少有80%的人开始掉队。但一旦坚持下来,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阅读可以增强理解力、丰富想象力,记忆力也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改善;跑步可以改善一个人的体质,一些鼻炎、脚气之类的小毛病会逐渐的变好,气质皮肤也会变得相对好一些,比一些护肤品的功效要健康得多。这也是最利于成长的一个区域。
对于恐慌区,个人没有太多的经验,还处于试探阶段,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如果要想在学习区得到阶梯式的升级和成长,必然要经历这一区域。目前,我会试着去做一些完全为止,而又觉得会对自己将来的某一时期有帮助的事情。比如写作,以前除了在学生时代写过的作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每天去搜集素材,提笔就开始写了删、删了写,有时花掉几小时也不能形成自己需要的思路,很是懊恼,几度想放弃。但我知道不能放弃,要想在现状的基础上得到一个阶梯式的升级,必须把自己历史遗留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将它们进行归纳串联,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并定期进行表达。想了很多方法,除了演讲和写作,这是目前我能找到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三区理论,我的实践之路还很长,只能说初见成效。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去合理转换自己在不同区域的角色,目标和理想终会一步步的向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