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之兴促强国建设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近年来,随着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濒危动物种群壮大,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国缺林少绿问题仍然突出,污染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为我们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生态之兴促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精准施策保护环境。广袤的土地上,各具特色但同样美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国家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恶化得以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具体路径,表明每一种生态环境均为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使保护和治理环境做到实处、得到实效,应统筹设计,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将各种生态系统纳入到统一的环境治理体系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但是不同环境的物种组成、资源需求存在差异,还需深入了解不同环境特征、明确环境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精准施策。同时,要抓住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和重点区域,从薄弱点入手,以关键治理区域的修复助力环境自我恢复,进而形成环境修复的大好局面。

        以生态之美促进经济发展。“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西湖让人流连忘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让人叹为观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让人激情豪迈,美景能够让人忘却烦恼、远离纷扰、涤荡心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提示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的生态效益助推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以经济效益反哺生态效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通过积极响应国家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整合具有相似特征的生态和绿色资源,推动资源协调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区域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区域林下产业、绿色康养、自然教育和文旅产业等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以生态之美带动经济增长。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产业创新。想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蓝天碧水净土,就必须减污降碳,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对于传统产业,不可简单地一废了之,应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导,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形成完备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生产效能。对于新兴产业,通过促进产业与人工智能、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加强新型能源的转化应用效率,推动新能源的广泛利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有效转化。对于未来产业,中国要积极谋划,抓住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