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便削藩,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那我们看看第一年就直接削掉五位藩王的建文帝,为什么这么着急削藩?
建文帝是一个书生气十分浓厚的人,也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在朱元璋眼里朱允炆就有些懦弱,甚至朱元璋都想过要换皇位继承人,要不是朱允炆身处长子长孙的位置,可能分分钟就丢掉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了。
正所谓“守业更比创业难”,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才知道皇帝并没有那么好做,很多的问题摆在朱允炆他面前,而在他眼中,藩王就是一个最大隐患,那就看看朱允炆为何着急削藩吧。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在朱元璋死之前,其实也担心藩王的问题,于是就做出了一些规定,规定藩王“不可相互来往”、“不可同时在京”等,可是朱元璋临死的遗训,却成了朱棣起兵的理由。
藩王除兵力雄厚外,还有自己的税收,朝廷还会发放粮饷,对于边境上的事情,小事可以直接处理不用向上汇报,大事才需要向朝廷汇报,这也导致事情的大小皆由藩王自己决定,上不上报也由自己决定。
藩王除一个从孙之外,其余皆是朱允炆的叔叔,随着藩王势力的不断增大,对这个皇长孙的态度也不是很友好,朱棣就曾在宫中对朱允炆说过“不意儿乃有今日。”(意思就是你小子也有今天)
朱允炆选择忍了,可是却被朱元璋看见,大声训斥朱棣,朱允炆却帮朱棣说话,跟朱元璋说叔侄闹着玩呢,朱元璋才不追究。朱棣在朱元璋眼中是一个好儿子,可是朱允炆眼中却是一个坏叔叔。
朱元璋曾经笑着向朱允炆说过:“我安排你的几个叔叔给你守护边境,站岗放哨,你可以在家安心当皇帝了。”可是朱允炆却不高,沉思一会说:“外敌入侵,由叔叔来对付,如果叔叔们有异心,那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朱元璋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反问朱允炆:“你的意思呢?”
朱允炆说到:“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蜀地,下一就是改封地,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只好拔刀相向。”
朱允炆深受父亲的影响,也喜欢儒家思想,性格也随自己的父亲,可是父亲死的早,年少的朱允炆开始承担大任,将自己的弟弟们带到自己的身边,细心照顾,除此之外,他还需要照顾已经60多岁的朱元璋。
总结:朱允炆的削藩也完全有身后智谋团没有想出更好的计策,过激的行为导致朱棣出兵时,没有藩王愿意帮助朱允炆来攻打燕王,再加上朝中没有能堪大任的武将,最终败给自己的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