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坐在岳父家里的花园茗茶,言语间我提倡老人家应该要适当运动,花园左侧对开几十米的一座不大海拔只有几十米的小山,此山名叫坚真公园,许多年前就从山脚到山上不但铺好了路修好了道,山上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这不正是老人家颐养天年活动健身的最佳场地吗。
进了坚真公园的大门,一栋具有老式风格颇为壮观的大楼屹立在面前,楼顶下来些笔墨横姿着几个由叶选平先生提的大字:“坚真纪念馆”。这是来到丰顺县里不得不提起并不能忘怀的一位伟大的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女儿:李坚真同志。
这是一个从童养媳成为省委书记的传奇人物。
她出身贫苦农家,父母生12个孩子,卖掉8个,夭折2个。见珍排第二,出生8个月以8吊铜钱卖给邻近黄金区白溪村穷苦人家作童养媳。她从未上过学,9岁开始上山砍柴、割草、下地种田。15岁便担柴草去10公里外的圩场卖。
1926年5月,省农协执委、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彭湃来到丰顺,在黎凤翔、许水(女)等陪同下住在坚真家里。当彭湃召开秘密会议时,她就放哨警戒。从此积极参加农会活动,来往于铜鼓嶂、九龙山一带宣传革命,发动农民参加赤卫队,从此她便彻底的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李坚真献身党的事业60多年,始终坚守克己奉公、刚正不阿的人生信条,李坚真用“廉”书写了浩然正气的一生。
李坚真在家吃饭用的是一张不高的四方桌,配上几张苦楝木的凳子,凳子是李坚真出差到湛江时买的,每张两角九分,这凳子一直用了30多年;李坚真用的毛毯是她结婚时,组织分配给她的打土豪得来的一床毛毯,陪伴她整整57年;李坚真用的毛巾破了也舍不得换新的,只是把破烂的一截剪掉继续使用;甚至包鸭梨用的纸,李坚真都不肯扔,每次都一块一块叠好放在床底下备用;天气热没有风扇,她便从广东省委废品仓库买来坏抽风机改造,买来时没有外壳,李坚真叫家人装上木质的外壳,在家里当风扇,一直用到她去世;李坚真去世后,没有给家人留下存款……
李坚真的弟弟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当时,他的儿子李建强很想“顶替”退休的父亲,办理“农转非”。但是,那年李建强已经41岁,不符合“农转非”的40岁以下的年龄条件,他认为只是“一岁之差”而已,找姑姑李坚真说说情,就能让有关部门照顾自己。李坚真了解了李建强的来意,沉默片刻后,认真地说:“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李坚真一生廉政为民,在她的影响下,李建强渐渐理解了自己的姑姑。
李坚真作为老一辈革命先驱,从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到建国后历任省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等领导岗位。她是华夏女杰,党的女儿,更是客家人的骄傲。她是我们的千秋楷模,必定会流芳百世。
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始终如一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伟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