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孔元的后生们
从解放前,直到解放后。少有几个,通过学习走出去的。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确实有几个,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第1个就是东边移家舍的移文书。
文书小时候并不出众。甚至很不起眼。长得矮矮的,丑丑的。父亲名叫移元锁,是一个标本式农民,农忙季节在家忙家务,忙农田。农闲时候偷偷的打点鱼到街上卖,补家用。母亲更是一个足不出户的农村妇女,连跟人家说话都不敢抬头看别人,说话声音小小的。元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文书,小儿子文军。大儿子文书遗传的元锁的长相。矮矮的,大眼睛,黑黑的面庞上总是露着笑。小儿子完全像他妈妈,细长的眼睛,白面皮,说话做事低眉顺眼,声音细细的,没有一点男孩的样子。小儿子上到初中,就辍学了。大儿子文书在小学和初中时,起初成绩平平。然而在初三的时候突飞猛进,以优异的成绩,被姜堰中学录取。在当时已经成为佳话。这让从来不出众的元锁大长脸了。高中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文书在学校里面刻苦上学的点点滴滴,一直在村里面流传的。相传,他毕业后很多年,他的学习所用的草稿纸依然被老师保存着。给后来的同学观摩,学习。
在文书高考的那一年,我们孔园轰动了。文书被北京清华大学录取,而且是泰县的理科状元。这下元锁的脸上,大放光彩。当时的县长亲自敲锣打鼓的,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平静的村庄轰动。村里面掏钱组织放电影,连续放了三天。在放电影前,村长一直鼓励着屏幕前奔跑的男娃女娃。向文书学习,将来全部考到北京去,给孔元村争光。
文书录取的是北京清华大学。在学校里面文书也是出名的尖子。本书的出彩让他父亲惊讶不已。一向比较低调的父亲,在赶早去镇上卖鱼的路上,也哼哼唧唧的唱了起来。居然不着调,但高兴的神情一直摆在脸上。
就在文书上大学的那几年。他的父亲腰杆挺直了很多。就连他一向低眉顺眼的母亲也露出了笑容。她可怜的弟弟却在初三就辍学了。默默的帮着父亲,跟着农田。闲暇时候帮父亲摆摊子卖鱼。母亲一人过着他低迷顺眼的生活。打理着家务。然而就在文书毕业的那一年。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书参加了,那一年的风波运动。一向文静的文书,在那个风波中,显得的很活跃。他在全国记者的面前扯下国旗,披在身上。这个事情闹得很大。很快文书被退学了。
在文书退学后的那一年里,他的父亲一下子老了很多。听人说,文书回来的那个晚上。他爸爸把门关起来,狠狠揍了他一顿。母亲真的哭了一夜。文书也一连好几天没有出门。5天以后,父亲又开始卖鱼了,但是身躯变得佝偻着。文书低着头帮他父亲提着鱼篓子上街卖鱼。街上很多人,在他们的鱼摊子前议论着,指点着。深深惋惜的叹息。鱼没有卖几条,父子俩在一旁垂泪了一天。
就在文书被退学回来的,两个月以内。姜堰中学的领导又来到他们家。让文书改名,参加了又一次高考。文书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另外一所大学录取。这一次他们家没有热闹。文书被录取后,再也没有回来。寒暑假都没有回来。
一转眼又是几年过去了。文书再也没有在孔元出现过。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人们才听到消息。文书早已大学毕业出国了。这一次学的是国际金融。在北京的某个银行担任重要的职务。长期旅居国外五年后。在那娶妻生子,已经在国外定居了。
文书的父亲在2000年左右去世。一直到死,谁也没有见到过文书。父亲和弟弟每年收到汇款单。又将近20多年过去了。庄上的人再也没有人提起文书的消息。只是他的妈妈还风烛残年,佝偻着身躯在村上摇晃着.....
另个一比较有出息的。就属我们庄西边的。丁家本的儿子。丁克林。有个弟弟叫丁克明。小名叫林头和明头。说起克林的父母也是挺贫穷的。父亲名叫丁家本,挺实在的人。母亲是前面后时庄的。从前家庭非常贫寒。刚刚解放的时候,家里穷的是真正的揭不开锅。他母亲一到冬天就开始讨饭。正因为讨饭才来到我们孔元。最后在这里成了家。当时已经20好几了,快30了。以前在后时庄往北经过孔元西边的大河边。有一条不太有一条不太宽广的土路。家本家就在路东边住的。一个小小的草棚。克林的母亲讨饭到这儿时候可可来讨个水喝。家本母亲就问:
“家哪儿的?姑娘。”
“南面后时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啊?还有什么人啊?”
“爸爸妈妈和两个弟弟。”
......
就这么简单。就把亲事定下来了。克林的母亲比家本大十岁。典型的姐弟恋。
虽然说两个人有十岁的年龄之差,但是两个人过的很和谐。家本为人老实。比老婆小十岁。他们家全没有发生过任何的争吵,直到两个儿子都成家了。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吵架的事。这一点是真的。
可能生下来继承了父母两家的优点。身高超过一米七八。白白的。眼睛特别大。个标准的帅小伙儿。但是他。他的弟弟克明。就不太行。虽然个子也高。但是腰有点弯。虽然眼睛也大。却很近视。高达1000°。脸也有些白。苍白发黄。整体看很像。但其实差别很大。
就加本说实在的,除了忠厚老实没有任何长处了。身高不够一米六。也没有任何力气。再重活儿干不动。很难单独维持生计。在庄上给人家打零工,工钱随便给。给少了也不说。给多了也就照收。不说好和坏,也不和任何人发生争吵。从儿子却很争气。人穷志不短。一向成绩优异。
老大在中考试是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被姜堰中学录取。这个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20多分。这个在当时是很轰动的。当年这个本身打的布丁的娃娃确实在姜堰中学引起不少老师和校长的关注。在姜堰中学的三年学习中,一直名列前茅。相传在高中三年,他总是穿着拖鞋上课的。这很冷的冬天只是加了一双棉袜子。后来,有老师和同学相继给了他一箱鞋和衣服。这些贫困没有给他的学习带来任何影响。他依然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而且是当年泰县的状元。
老大去念书的时候,全村的老少基本上都给过资助。有钱的给钱,十元,20元或者是粮票。没有钱的人家给点儿鸡蛋或者做双鞋,送件衣服。这些都没有忘记。他毕业分批到省城的某部门做重要领导的时候。他经常回老家。回来看望父母和同村的人。村里人有事到省城多和他联系。能帮忙的他一定会帮....
哥哥是很优秀,但是他的弟弟却出了不少笑话。
明头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因为眼睛高度近视。初中考高中只是录取的普通中学。家境。不是太好。虽然有所改观。当时哥哥正上高三。自己的眼睛不太好。就主动放弃了回家务农。
回到家。不过三四年就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帮他介绍对象了。这个时候老大已经大学毕业了。家境相对好了很多。也起起了三间小瓦房。这次庄上热心的媒婆介绍是南面顾高的姑娘。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那要是个实在人,不懂为人处世。该干嘛干嘛?该吃吃该喝喝,这让他出丑了。 那是一个冬天,小麦已经下种了。媒婆带着他到女方家见面。女方母女俩一看他戴着个眼镜,文质彬彬的,刚开始还挺满意的。女孩的父亲和叔叔正在地里干活。他赶紧放下手中的茶杯。帮他干活。把家里的地肥往地里运。这把母女俩搞得很不好意思,就到街上买的鱼和肉,打算招待他。媒婆也挺开心的。以为这段情事就成了。
太阳 到头顶了。女孩儿的父亲。就让他一起回家吃饭。桌上就问他。
“孩子能喝酒不?”
“能。....”
“喜欢吃肉不?”
“喜欢。”
好,咱爷俩喝一点。
和这个男人一直吃的太阳偏西酒喝了两斤多。
肉也吃光了。女孩子的母亲和女孩子脸色不好看的。他根本没有感觉出来。回到家第二天。媒婆就骂上门来了。
“你个枪毙呀,你家没得吃过啊。等人家屎吃。”
“他不是说给我们吃的吗?”
“有你这样吃的吗?”
“我也帮干活了呀。”
“......你个呆枪毙!”
媒婆妈妈咧咧的走了。
一年后,他就结婚了。听说相亲是冒名顶替的。哥哥代替他相亲的。这只是传闻。现在两兄弟过的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