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互联网还占主流的时期,国内的各大小网站,为了PageView等商业指标,无所不用奇迹,恨不得一句话就是一个页面。本来就一屏的文章,加入几张图后,硬生生的一张图和一段话,生成一个页面,七八段的文章,就有了七八页。
越多分页越多PV,越多分页展现越多广告,越多分页被搜索引擎收录更多,页面越多线索路径也越多,用户迷失的机会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因此,带来更多网站收益。与网站收益上升成反比的是,阅读体验极度下降。每次看到这些页面,都会被弄得心烦气躁。要是一个社会浮躁起来,真是无处不在。
不过,国内大多数上网用户,似乎对此并不介意,认为这就应当是网站该有的样子。也难怪用户,国内线下的世界,就是这么个繁杂、商业、流氓、金钱至上的社会。
这几年,随着PC互联网比重下降,自适应多屏的要求,一些主流网站的Web界面有很大改观。虽然也有分页,但是也会提供一个“阅读全文”的按钮,让一些用户在一个页面中阅读所有内容。
但是,随着商业重心转向移动互联网,原来KPI至上的设计风格,在手机互联网里滥觞起来。
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APP,在全文详情页里,用了”展开阅读全文“的展现方式。
对于包含全文的文章详情页的展现,不外乎这几种方式:
1、全部展开呈现;
全部展现,能够营造不被打扰的“专注”阅读体验,特别是对长文来说,用户通过轻轻滑动这个惯常甚至已经是无意识的动作,享受无干扰的阅读体验。
如果文章很长,比如上万字等,除非像我这样习惯阅读长文的人,否则会形成“压力”。这种情况,应该按照“章节”来分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心里的预估时间,通过章节之间的“停顿”,点击,来缓解视觉疲劳,放松心里,形成节奏(阅读之间的留白)。
2、分屏展现;
分屏展现,拟真实体书的翻阅。虽然实体书的页面(对比卷轴),“强制”让读者形成阅读的“节奏”。分屏(页)呈现内容,在这几代人身上或许还能通过对纸书的印象,习惯下来。但是对于手机原住民来说,手机上通行的“卷轴”模式,更应该是原有的样子。
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阅读经常被打断,因为分屏往往不会是文章里一个较为完整内容,当用户已经沉浸其中,这时候应该给予流畅的阅读,而不是中断。
3、只展示百来字的折叠展现;
只显示百来字的折叠呈现,应该是这一两年来才出现的。不像PC上的Web页,标题之外可以有摘要,让人们一窥究竟。APP里,基本上只能呈现标题,于是就有了点击标题后,看到的是前几段文字,要继续看文字,海的点击”展开全文“。
七七文章里说,这是统计那些真正的阅读需求的一个方式,以此作为个性化阅读喜好的判断(这句是我加的)。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操作。但是,即便在这种操作下,还有另外的选择,就是可以一屏呈现内容,最后在出现“展开阅读全文”。
一种是显示1/3屏,一种是全屏。从运营角度,前者会更符合商业目的。前者,对于那些不阅读全文的人来说,可以看到下方的其他内容,而对于后者来说,在返回前就直接关闭了。
选择什么样的详情页展现方式,背后是APP所提供的服务的目标和态度。对于第三种,他们所提供的,只能称得上“浏览服务”,算不上“阅读服务”,浏览,就是提供很多很多选择,就是让你无思考的短时的观看,只是为了猎奇,填充各种无聊破碎的时间。
与之对比的,是提供“阅读服务”,所有设计,都围绕着“阅读体验”这件事情来说。文章、长文、电子书等,也如同报纸、杂志、书籍那样,一样需要花费各种心思,要做好,同样需要有一颗爱阅读的心。
失去自我的大众只是需要浏览,独立思考的个体才会热爱阅读。
前面提到通过增加“展开”按钮,来判断用户是否真正兴趣阅读,而不是被“标题”吸引。这让我想到前几年,Youtube首家推出的,被称为“TrueView“的视频广告技术。这个技术,能在展示广告的时候,为用户提供一个X秒后跳过的选择。后来国内的各大视频网站也都学会了这种操作。
TrueView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吸引眼球,能够帮助广告商甄别那些对它有兴趣的目标用户。
没有这个技术,服务商不知道用户有没有在看,使用了TrueView后,广告视频里,会出现几秒后可以跳过的提示,这就培养了用户的习惯,“迫使”用户盯着视频,无论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样服务商能告诉广告主,有多少人在看,这里的人数是实实在在的看,而不像电视广告,电视台是无法知道谁、多少人在看的。
几秒之后,有兴趣和没兴趣的人开始分化。没兴趣的人,因为有了选择,看视频的体验变得更好,很开心。有兴趣的人,则可以饶有兴致的继续被种草。
无疑,TrueView因为精准有效,广告价格提升不少,为服务商带来利润,广告商也乐于支付。
回到通过文章折叠,判断用户是否真的有兴趣阅读的操作,有多少服务商真的这么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