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任务,我还是很不好意思的。毕竟我们家熊孩子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
就相当于找个200斤的胖子,把话筒递给他,来,给大家讲讲你瘦身的经验呢。
但仔细想想呢,跟瘦子你也交流不了,有的瘦子吃得比你多睡得比你多,也不运动,还是跟瘦得跟铅笔一样。
胖子就不一样了,什么轻断食啊、减肥药、减肥茶、甩脂机啦,他们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甚至抽脂啦、缩胃啦,也都有认真研究过,实战经验和理论都相当丰富,最后在种种失败中,傲娇地告诉你六个字:管好嘴,迈开腿。
刘老师那么瘦,肯定不想听我的减肥经验,那我们言归正传,回到家长会,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主题:如何跟孩子有效地沟通?
家长们说:这里有一群青春期的孩子们
要么爱理不理,要么跟父母顶撞,总之就是:不听话
孩子们说:这里有一群更年期的家长们
要么唠唠叨叨,要么威逼利诱,总之就是:不省心
青春期碰到更年期,那就是可乐遇到曼妥思,咕噜咕噜,全是泡泡,全是气。
被我这么一形容,可能大家觉得好对立啊,好像都喝上雪碧一样:冰冰凉,透心凉。
的确很对立,但是更年期的我们,也是从青春期过来的,青春期的你们,也迟早有一天会进入更年期。如果大家都换位思考一下,可能对沟通会有一点帮助。
青春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为什么想法开始特别多?情绪也特别多,甚至一会很亢奋,一会很消沉?
顺便提一下,我考考家长们,大家有没有听过“中二病”这个词?
我不多解释,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搜索。提到这个概念,想说的是: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了,不要过分奇怪。
逆反心理,走向独立的过程,就是因为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意识,发现自己有权力对你不加理睬的表现。我也一直觉得,青春期叛逆也只是个伪命题,如果从小就把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了孩子,跟你就是一体的,根本不会产生叛逆问题。逆反,要么是原来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教育,要么是你的教育出了偏差。
三观不够多,不够全面,也是正常,大家一起来完善就好了。不要觉得自己家的孩子都是毛病,不拿别人家孩子来做参照物,唯一的参照物就是孩子本身,比原来好吗,习惯培养好了吗,方法学会了吗,等等。
So,作为我们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娱乐与锻炼之间的矛盾,让孩子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探索,真正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这才是陪伴他们一生的东西。
第二个层面,青春期的你们,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更年期的父母会那么焦虑?他们在担心什么?在害怕什么?他们在想什么?
不会的作业,指望不上他们的。爸妈再唠叨,也别跟他们说“you can you up”,大家面上都不好看。搞不好就恼羞成怒。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一定要靠自己,多想办法,多动脑筋。据说我们的脑神经元会建立连接的功能,如果碰到难一点的题目,你的第一反应是“哎呀,我草,我不会啊”或者“坏了坏了,我不行啊”,那以后碰到困难,神经元就主动地连接到退缩模式上去了。但是,如果你经常想的是“我试一试呢,我想想办法呢”神经元也会养成好的习惯。
好的管教,有管有教,包括良好情绪、人际关系和责任感的培养。识别自己的情绪,观察他人的情绪。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沟通的关键。我们大家的目光都要放长远,所有的爱、理解和沟通,都是为了培养一个有同理心和责任心的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理和心理都是不断变化的,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应对一切问题,而要去寻找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取决于家长灵活运用。尽可能地去给他们提供正面的影响。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也都不一样,照搬照抄可能不一定适应自己。
当然这都是些理论说法,要说点具体方法,也有。管教孩子之前,首先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要管教孩子,我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我要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这个目的,我现在的情绪适合管教吗?
接纳孩子的情绪,指出行为的不足。不要用“但是”,一旦用“但是”,孩子依然会重视你“但是”后面的东西。
再具体一点,打个比方,不要用自己的思路去判断别人,尤其是孩子。你觉得他做A行为一定是因为B原因,然后很大度地说:我理解你,宝贝,是因为B你才会做A的。如果判断失误,孩子会发现,你只是装作理解他,而不是真的理解他。
举例:有一次当孩子小的时候,每天都是我送去幼儿园,某一天,出门刚上车,就跟我说,“不想去幼儿园了”,然后我就开始苦口婆心地讲“幼儿园有很多同学一起玩啊,幼儿园饭很好吃啊,老师对你很好啊,都等着你去呢,去学校才能学知识啊,才能考上小学啊,才能考上大学啊,长大才能当董事长啊”就差说:才能拯救地球啊。她完全听不进去,还是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只能停下来,认真地问她,到底是因为什么不肯去呢?她说:妈妈今天的裙子你给我穿反了,我脖子那里不舒服,我不想去幼儿园了。
我想说的是:孩子只有知道你真的理解他,他才会跟你走心。
所有的管教,无非达到三个结果:帮助孩子认识和体会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帮助他们成为情绪稳定的人。
大家有没有发现,成绩好的孩子,学霸,一般是比较有自我意识的孩子,能迅速地调整自己进入状态的孩子,他们目标明确,自我标准高要求严,自我管理良好。甚至工作上成功的,也基本同样的品质。我们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个团队共事。
孩子在这时候是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最应该做的就是开拓孩子的视野,不要强加自己的主观意愿在孩子身上。眼光高了就不会纠结在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上。所有的烦恼来源于钱不够,所有的纠结来源于格局不够。
关于如何看待成绩。有竞争,必须要拼成绩。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本帐。视频里老师们讲的,无非是“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是冲刺”,这个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初二很关键,会分化,不抓紧就会怎样怎样。都是吓吓大家的。
我随便扯开来,讲个同学聚会的心得体会吧,我们98年高考的,今年我们高中毕业20周年。我们班同学57人,大约一半是本科,一半大专这样的比例。当时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好,只能考上大专,比如说江苏警官学校,但是他们毕业包分配,还比本科的提前一年挣钱。很开心,对不对?后来呢,一个勤奋刻苦,做到中层管理人员,一个呢贪污公款,差点被开除公职。成绩很重要,人品更重要。
大面上来讲,20年过去,只要是没犯什么大错误的,都过得不错。毕竟,我们那一代刚好出生在改革开放那一年。不论专业不问学历,都过得很好的,在外基本上上班,出国旅旅游,在家就看看世界杯,打打小孩。只要我们国家稳定,等我们的孩子们长大了,也基本不会差到哪里去。上大学不难,难的是上好大学;上好的大学也不难,难的是出来找到好的工作;找好工作也不难,难的是把工作做好,把生活过好。
现在,还远没到同学们开始考虑以后生活的时候。我的观点是,成绩当然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却是你们现阶段的重点任务、主要业务,把主要业务做好,才是正道。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孙爸爸家还有组团学霸。60多天的暑假,大家肯定是雄心壮志的,计划都会做得好好的。重点却在执行。执行的一个具体方法是:复盘。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有个小结,今天的计划有没有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得到什么?没有完成的话,是因为什么原因,有没有补救的措施?一来你能看到自己完成的学习量,有成就感,二来需要每天直面自己的失败,希望大家培养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