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9 3/15 假装自己很优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在杭州跟几个很有想法的朋友聊起我们做的“关于阅读的这档子事”时,师父说起了当下的知识焦虑。

百度对知识焦虑的解释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

而现在很多人解决自我强迫和紧张的方法大概就是参加各种训练营,购买各种付费知识。

而我今晚看的这本由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根据他在杭州大学开的一门幸福课和他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所写的《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给了我关于知识焦虑的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知识焦虑也许产生于我们想要假装自己很优秀。

这本书在第一章提到两种心智模式:成长型模式和僵固型模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僵固型模式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哪怕有提升,也不可能是颠覆性的,只是对已经成型的能力的修补。

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比做一张椅子,能摆在马云家的客厅还是民工家的客厅,完全取决于椅子是由什么木材做成,什么人设计,以及机缘巧合。

而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是不断变化的,他们将精力集中在使能力变好的可能上。他们更多的认为自己是一颗树,将来成为什么样的家具,完全凭自己现在的努力。

可以看出,僵固型思维的人更容易产生知识焦虑,因为知识于他们而言更多的不是用来成长,而是用来“证明”,用来“假装自己很优秀”。我见过连《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起来都费劲的人,硬要去读《简易逻辑思维工具》。

当试图用知识来假装时,关注的重心必然是我装得像不像,我能不能只花30分钟听一本书,转头跟别人讲的时候,表现得像我花了30天研读这本书一样。

而时间花在那里,成果就长在哪里。你花30分钟听书,300分钟煲剧,那关于剧情,你肯定会比书讲的好。

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潜意识又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能再提升,随着环境的改变,焦虑就出来了。

所以,也许解决知识焦虑,将知识更加通俗化,更加碎片化只是治标,治本之道,是通过刻意练习,改变思维模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