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影响我一生的著作,虽然我跟主人公孙少平的经历或许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他的精神一直激励我,至今还没有哪部著作或者任务能够超越。就像路遥在《早晨 从中午开始》引用托尔斯泰的话“在任何艺术品中,作者对于生活所持的态度以及在作品中反应作者生活态度的种种描写,对于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极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艺术作品的完整性不在于构思的同意,不在于对人物的雕琢,以及其他等等,而在于作者本人的明确和坚定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渗透到整个作品。有事,作家甚至进本可以对形式不作加工润色,如果他的生活态度在作品中得到明确、鲜明、一贯的反映,那么作品的目的就达到了......”他就是按照自己的信仰去做的,也达到了语气的目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孙少平的不管在任何生活和工作的条件下,有自己的一片精神的净土,他永不放弃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希望生存,让我明白了什么才能称为平凡的世界。就是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每个人都有创造自己世界的权利,不管我们在任何境遇,我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去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其实已经凭《人生》在文坛获得巨大成功,本可以高枕名利,没事的时候出来露露脸,坐享其成,甚至吃一辈子。可以不是乱七八糟写点东西,证明自己还是作家。路遥认为最狭小的作家常常关注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度。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尤其是尽量阅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期间还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同时也读其他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等等。
针对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不能有半点似是而非的东西。只有彻底弄清了社会历史背景,才是可能在艺术中准确描绘这些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形态。路遥还找来这十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计本。
为了全景式的反应当代生活,路遥还纵横交织地去全面体察生活,从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对这些常识性的、技术性的定西详细的的记录下来,比如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有的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从播种出土到结籽收获的全过程;当什么植物开花的时候,另外的植物又处于什么状态;这种作物播种的时候,另一种植物已经长成什么 样子;全境内新有家养和野生的飞禽走兽;民风民情民俗;婚嫁丧事;等等。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街上路遥把写作的地点定在西安的陈家煤矿。那里日用品稀缺,几乎可以称得上没有;食物都很匮乏。他除了每天抽烟和喝咖啡,一天最多吃一顿饭甚至一顿饭也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饭。长此以往,作品还没有完成身体已经累垮,最严重的时候连呼吸都困难。面对生命和作品只能选择其一的紧要关头,路遥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写作。哪怕生命只留给他片刻,他也要用来创作。
这不禁让人感叹:为什么我们生活的年代再没有出现这样的大艺术家出现,再没有这样的鸿篇巨作激励着我们整代人甚至好几代人。单纯就生活态度来说就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不在乎任何形式上的吃穿住行、更别提享受人生,这样为了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是我们再也无法企及的。这就让我们想到佛教的一句禅语: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就是意义上少数人受苦是为了让大多数人脱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