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2020年多项奥斯卡荣誉的韩国电影《寄生虫》通过两个经济条件悬殊的家庭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间的日常交流,呈现了富有隐喻的叙事意象。2019年问世以来,很多影评人聚焦于通过政治化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在观众所反馈的感受中如下几个问题最为聚焦: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金一家凌乱拮据的生活状况?
小金通过个人努力能否最终实现家庭阶层的跃迁,最终和父亲团聚呢?
结尾处,金爸爸看似激情杀人的行为,这是不可逃避的宿命吗?
影片中充满了富有戏剧性又符合生活逻辑的巧合,这些看似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戏剧化冲突背后,潜伏着哪些导演刻意安排的隐喻主题呢?
一、有关贫穷的本质
导演奉俊昊非常善于通过生活细节来揭示主人公内在精神世界的本质。影片最开始几分钟,通过一段较为完成的叙事镜头来表现金一家日常的生活写照,很多画面堪称纪录片般的经典,如兄妹二人蹲在家里最高处——马桶上进行手机冲浪上网。主人公一家就像很多观众小时候居住在胡同大杂院或弄堂里的隔壁邻居一家人。导演安排的这个表层叙事,很容易让大部分观众产生这样一个初步结论:因为金一家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没有社会资源,没有稳定工作。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就是压榨底层老百姓。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和机会,当然就难以翻身了。作为一个长期聚焦普通人生活,拍出多部深刻作品的导演,不会如此简单地进行表层展示。首先,居家环境暗示了金一家的内心状态、日常习惯和行为模式。他的家,一厅两室三个房间,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还不算赤贫,家居的凌乱没有特殊原因,金爸爸每天的日常就是等活儿,无聊到漫无目的地午睡,金太太没有其他挣钱的活计只有钩织小物件打发时间,一双儿女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学费,但也没有兴趣和心志去打工挣钱,反正有父母在,吃喝不愁,就呆在家里蹭蹭网,得过且过每一天。导演暗示这家人陷入了一个奇怪的轮回:他们的心态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占了小便宜就窃喜的习气。居家房间是人内心状态的写照。导演不是无意扫到这些镜头画面,而是进行了精心的镜头设计。金一家不是没有时间和能力整饬居家环境,相反他和家人选择凑合着过每一天,暗地羡慕别人,幻想自己时来运转。凌乱的居家环境,揭示了金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从来没有认真审视反思过自己的生活。
其次,剧中人物的日常生活活动揭示了一家人尤其是金夫妇带给子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影片中多次展现了金夫妇和子女聚餐的情景。这些小小的庆祝无可厚非,因为金爸爸的行为和我们日常太相似了,甚至观众会觉得金一家还是挺懂得感恩的。这就是导演深刻而狡黠的智慧。饭桌是家庭教育的课堂,父母在饭桌上的言传身教带给子女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影片中每一次的饭桌谈话,由金爸爸来主持的小结,无非聚集在占到小便宜,走了捷径后的窃喜等话题,那么金夫妇平时对孩子是否进行过社会责任,传统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呢?透过影片所呈现的每一个真实细节,导演的批判态度昭然若揭,比如,一个小披萨店主尚且因为盒子折得不合格而担心品牌,作为父亲的金对自己没有认真努力干活却故意避开不发表意见,母亲俨然一副开水不怕烫的刁民策略,这就是他们教育子女的日常。一双子女没有跑偏不是因为本性善良,而是能力不足或是没有机会和诱惑不够而已。金一家的道德防线也如家里的环境一样脆弱不堪,道德和责任感如居家环境一样,卑微渺小。最后一晚在豪宅中的聚餐,全家谈及谈及了人性的善良和金钱之间的话题,看似严肃深刻了一些。最后金太太落点的结论是:“要是有了钱,我会更加善良。”如果把人性的底线以金钱当作挡箭牌,且当着子女的面堂而皇之公之于众,作为父母就缺失了一份底线的道德自省和责任担当。
因此,如果认真审视导演一系列的反映普通人生活样态的影片,就不会这么轻易认为,金一家的困顿仅仅是找不到工作机会,金一家卑微的生活状况不主要因为客观经济原因,而是因为他们长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所导致,贫穷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这就是导演深刻的地方。
二、习气的味道
影片中不断暗示一个重要的隐喻:金一家人身上特殊的味道。导演采用了看似荒诞的联想手法,借助主人公的对话和行为误导观众,让观众误以为是他们外在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导致了身上的气味。这样看不到却时刻存在的微妙差异,究竟来自哪里?导演通过生活场景、日常行为习惯,通过人物的言谈行动表现出更深层的思维习惯来解答了这个疑惑。金一家的一些习惯是多年伴随着他们的,比如容易懈怠的习惯,宁可躺着也不愿出门多跑跑工作机会。再如,容易因为小聪明而沾沾自喜,不去深究的习惯,做事情第一反应是走捷径。他们所谓的精打细算,以降低生活标准为代价。手机停机,网络欠费关停,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主人公听凭生活状态继续恶化。金对于自己父亲的角色,没有担负起自律和榜样的责任。虽然经常出现全家人聚在一起的场景,但金和太太给予子女的爱是尚处于动物本能的初级状态。金一家有一个共同的毛病:爱耍小聪明。人不笨甚至天资还不错,临机反应力,专业技术水平在平均线以上,但全家不求精进,只希图捷径和抖机灵。这是导演很关键的一处伏笔。有小聪明的普通人为什么最终导致了三个家庭的破碎?
这些小习惯,经过累积后最终以始料未及的发展速度,超越了剧中每一个人所能承受的界域,以核心家庭成员的死亡,三个家庭的崩解为结局。每一个小习惯看起来无伤大雅,我们每个观众身上可能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小毛病,但小小的习惯积年累月,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所谓的市侩气,不正是这些小习惯的集合、浓缩和固化么?普通人有点人性的小缺陷,似乎很普遍,但如果缺乏觉察(惰性),叠加以希图通过捷径来获得个人收益(贪婪),再加上内心缺乏敬畏心和反思(刁蛮习气),当局势逐渐失控,就会听凭本性中贪婪野蛮,不受控制的一面来掌控命运。
金一家代表的是韩国传统文化断代的一代,传统文化中的质朴勤勉,讲究自律的优良因子丧失了,而懒散鄙俗,贪图小便宜,看别人笑话,损人利己的习气则遗留了下来,这可能才是人性的本来面目,丧失了传统文化滋养和教育、自律,文化反思与自觉的人,就像金一家的普通人,他们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灵魂镜像。
影片中另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虽然金对精英阶层生活很向往,但金不经意间表露出缺乏界限感的习气。金一家不仅不断言语,行为,思维的越界,最终也抵达了道德的边界。一开始,他们觉得只要不触犯法律,没有实际伤害就没事,到日后损人利己侵占他人生存空间,直到最后陷入生死搏命的恶性竞争,以牺牲三个人的生命和几个年轻人的未来为代价。有观众认为,这些越界行为背后,是金内心的自卑起到的主导作用,他渴望获得认同和尊重。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越界行为的背后,自恋和自卑两种因素在互相起着复杂的作用,自卑为底色,过度自恋为表现。内心不足,才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才会越界。内心缺乏敬畏心和进取心,容易产生越界行为。以为自己和对方属于同类,自己可以获得和对方一样的待遇。这也反映出自我认识的镜像扭曲。
综上所述,影片中,社长一家所谓的闻到的特殊味道是一个隐喻手法,是主人公金一家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与雇主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格格不入。寄生的代价,就是放弃自由,不仅是人身自由更是思想的自由。寄生者交付了自己自由选择和行动的自由,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对于良知的反思,得过且过的。寄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地纠结在金一家每个人身上,摆脱不掉,又潜移默化地传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习气的味道不仅是他们内在的精神写照,已经满溢外化到外在行为的方方面面。
三、跃迁的谜题
很多观众猜测,小金是否可以通过这次惨痛的人生教训,通过未来的努力获得全家的救赎和团圆,实现阶层的跃迁呢?影片的最后一分钟,揭示了导演对这个谜题的态度:逆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小金没有通过透彻的人生教训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无法改变寄生的认知,轮回就永远不会结束,所经历的将始终是一个个黄粱迷梦。
导演用反讽的方式给出了答案,只是这个答案埋得太深,需要观众放下自己内心的面具去发掘。导演精心埋藏了那么多细节来展现,作为底层家庭跃迁的巨大难度。女儿的死,是献祭,也是牺牲,是未来希望的断送。命运是一张系统的网,每个细微的恶习,从单独看,不是什么涉及伦理道德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但交织起来,会在某一刻,与机缘的小概率引起连锁反应。而怀揣着迷梦的精神蝼蚁,看不到这张复杂系统的命运之网。
影片中金一家所进行的努力,不是诚实的勤勉,而是算计,经营,苟且和贪嗔。他们用来维护自己尊严的工具,不是坦诚自己的失误积极改进,而是以刁民习气来保护自己的私利和虚妄的自尊,在无聊的争论过程中消磨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不是通过虚心改进,勤恳劳作以便逐步积累更多发展机会,而是死守住自己的面子,空耗有限的生存机会和资源,做着一步登天的迷梦。金一家人的人性缺陷,我们每个观看者身上可能都有。奉俊昊导演很擅长以最后几分钟的戏剧性处理,陡然提升整部作品的思考力度和份量。在《杀人回忆》、《母亲》等作品中亦是如此,在影片前半部分悄无声息地让优秀的演员以气韵生动、个性化的表演呈现高度生活化的伏笔,耐心将各种力量潜伏绵延交织缝合,在最后一刻集结碰撞,完成视觉和戏剧冲突的盛宴高潮,从而达到对人性的极致揭示和痛彻反思。
不少观众为结局唏嘘,猜测如果两家人好好谈判,是否可以有一个双赢的结局。导演埋下的诸多伏笔,昭示了失控的必然。时空是由能量的积累带来的,主人公一家内心失控的欲望,金一家和雇主家庭不同思维和行为习惯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偏差,情趣和品味的巨大差异,所有这些看似细微的细节力量最终撕裂了三个家庭。看似偶然的因素,使得金一家和管家夫妇错过了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时机,本质上,是他们不忍心放弃唾手可得的优越生活和虚妄幻想,宁可踏在别人头顶抢占先机,也要奋力一搏;即使放弃道德底线也要追求苟且暂时的胜利。很多观众觉得金捅向社长的一刀是为了捍卫自己仅剩的个人尊严。如果我们更仔细审读作品,是否可以做另一个假设:金想杀死的对象恰恰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他不是由于愤怒导致杀人,而是他对自己内在动物本能的长期被压抑的厌恶,他冲动之中,希望杀死自己身上挥之不去的鄙俗卑微。社长下意识的动作,勾起了金的厌恶本能,他错误地把对于自己内在习气的厌恶,投射到最接近他、也是最能激发他厌恶本能的对象身上。
小金的人生梦想,最初是包含合家幸福的,但他跟随自己的一家人走错了奋斗方向。幸福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住进大房子有丰厚的物质生活和优越的社会地位,而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有尊严有希望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不从灵魂深处对来自自己家庭和自身人性深层的弱点,进行深刻反思,他对于跃迁的畅想只能是简陋屋檐下的一场迷梦而已。
四、小结:
导演的创作态度是戏谑中带有批判,绝非只停留于同情。导演不局限于通过黑色幽默来讲述两个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故事,而是对金所处的阶层和家庭以及他们的人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讽刺中试图揭示普遍的国民性中人们最不忍直视的部分。在政府管辖、社会服务失灵的“三不管”区域,道德伦理和法律交界的灰色地带,内心欲望和外部行为之间的微渺空隙,借助电影的艺术武器,导演将人们内心的异化和挣扎进行淋漓尽致的剖析。
进化过程中,人性的本质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灵魂烙印。就像影片中所展现的,当我们艳羡他人的优越生活时,我们内心升腾起拼搏进取的雄心还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欲念,当我们收获他人善意相待时,我们会感恩他人的给予、以诚实的劳作来回报,还是钻营算计、骗取他人信任?当我们遭遇可能的信任危机时,当我们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乃至灵魂深处散发出的味道时,我们是否可以坦然直面。处于不同人生发展阶段,不同审美需求的观众,对于同一部影片,看到的内容和结论各有差异。对自己内心的挖掘、正视及剖析程度,决定了距离导演深刻意图的距离。这也是本片最为难能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