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上看到的一段言论,关于婆媳关系的,摘录如下:
杨绛先生说——婆媳因果关系
婆婆对我好不好,我根本不在乎,她对我好,我给她养老,这叫礼尚往来;她对我不好,我对她爱搭不理,这叫因果报应;我和她之间就两个字“情份”,有没有全凭她自己。
你不会做婆婆,就不要怪我不懂事,所以做婆婆的,为了儿子的幸福,记住三诀:要么出钱,要么出力,要么闭嘴。千万不要不出钱,不出力,嘴还碎不闲。善待儿媳就是爱自己儿子。
二、看这段话,记住的要点有三:
1、婆婆好,我好,这叫礼尚往来。婆婆不好,我爱搭不理,这叫因果报应。
2、婆媳关系说白了就是“情分”,先有婆,后有媳,全看婆婆的做派。
3、做婆婆的,记住三诀:要么出钱,要么出力,要么闭嘴。
深有同感。
说到婆媳,活到50多岁的年纪,两种角色大多都已经经历过了,其中的个中滋味,身体力行都已深切体验了。也有自己的一点感悟。
作为媳妇来说,首先,我最讨厌的就是婆婆的干涉,能做到“闭嘴”的婆婆就挺好。
孩子成家后,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最亲密的爱人,最亲爱的孩子。作为曾经的最亲爱的父母来说,我们就应该体面地退出他们的生活,不要再过多参与他们的生活计划,打算,更不要过分给孩子们摊派。
比如,自己有能力盖房就自己盖,没能力就闭嘴,而不要一直叨叨儿子要怎样要怎样,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孩子们的感觉之上。我们要考虑孩子们的经济实力,要掂量他们的受重,不要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孩子们身上。
否则这就像一个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孩子,还一味要求父母给自己盖房,给自己买车一样的自私。
这样做的后果,只能让儿媳更痛恨你。本来,就不那么和谐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你想,表面上看来你是要求儿子盖房,但儿媳与儿子的生活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这不就是直接影响了儿媳的生活质量,生活规划了吗?
我周围就有这样的婆婆,自私自利,光想自己,儿子也是个妈宝男,一味听他妈妈的,而不顾媳妇的意见,导致两小口差点儿离婚。
所以,在看了杨绛的“闭嘴”一说,深深地觉得说到要害处了。
其次,不要在儿子面前搬弄是非,挑拨小两口的关系。媳妇也是自家人,维护好小两口的关系也是我们做长辈的应该顾及的。
比如,不要在儿子面前告状,数落儿媳妇的各种不是。也许你说者无心,就是觉得自己说得有理,但听者转达后,在媳妇处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久而久之,心里的小疙瘩就会堆积如山,总有一天会火山爆发,将一切化为齑粉。
作为婆婆来说,首先,我尽量做到不干涉小两口的生活。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所谓的好心,有时候在他们看来,就变了味。
比如,你让儿媳带着孩子去投奔儿子,心想:这样以来,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互相照应,相互取暖,相互陪伴,多好。可是媳妇想的却是婆婆不待见她,要撵她走。这不是好心当做驴肝肺吗?
所以,这又归结到“闭嘴”一说上了。似乎只要闭嘴,不管好的坏的,都可以免去许多事情。
但是话又说回来,有时候明明是为他们好的话,我们做父母的就是做不到闭嘴,那另当别论。我们必须尽到做长辈的责任,该说的要说,听不听是他们的。即便因此落儿媳的埋怨,也理直气壮,无怨无悔。爱孩子,为了孩子,这点事儿还是能够承担的。
其次,对于儿媳的一些做法,看不惯的我尽量隐忍,闭嘴不说。但是,一些超越常理的做法,我觉得应该有底线。
比如,公公婆婆忙里忙外地做事,儿媳妇安然旁观。婆婆在灶台上忙活,儿媳没事人似的等着吃闲饭。吃罢饭,连个碗都怕洗。诸如此类的事,我觉得是不应该容忍的。
碰到这样不明事理的儿媳,我是会指名叫来帮忙的。不为她做了多少,最起码让她明白正当的做法。
哪怕因此得罪了儿媳,我也是不怕的。这有啥,我这人比较讲理,尊敬老人,体谅老人的思想,我想应该是没错的。
现在社会上对待媳妇的风气有些矫枉过正。
多年前,媳妇挨打挨骂、冤屈受气是常事。现如今,世道颠倒过来了。听说,村里有的儿媳妇好吃懒做,婆婆把饭做熟了,喊叫吃饭,觉得饭菜不对口,包子咬一口,扭头就走。
更有甚者,婆婆给媳妇内裤都洗了,还要遭谩骂。
还有的,竟然把婆婆当出气筒,孩子哭闹,孩子不乖,还会指责埋怨婆婆“连个娃都看不了,要你做什么!”
……
凡此种种,真是惊出一身冷汗。
也不由得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难道真的是真的吗?这怎么能真的是真的呢?……
但不管怎样,自己还是会坚守自己内心的一份笃定:要是那样的儿媳妇,不要也罢!
处在现在的位置,既当儿媳,又当婆婆,按说真是不好处理。但不是有那句话说嘛:难得糊涂。
我觉得在这个事上,也要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万事不要太较真。
心放在正经处,万事都抱着为她们好的心思去做事就可以了,哪怕落埋怨也不怕。
有时想想,与自己的妈,自己的女儿相处,不开心的时候发点脾气,吵吵两句,不也常有吗?不也过去就没事了吗?所以,把媳妇也当女儿,认为对的,该说就说,不该说的闭嘴,就行了。
这样想想,一切就释怀了,一切问题就都化为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