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自己好久没看书了,看书其实挺容易的,点上一杯咖啡,然后拿起一本书随意地翻着,翻着,然后就看完了。
只是很尴尬的是,当花了两小时看完,问了自己一句,我从书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却只能简单地说了几个关键词,说很难能够把自己的收获讲清楚。
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我是真的在看书吗?
有时候当我拿起几年前看过的书,当时觉得非常棒的一本书,里面还有一堆的笔记,只是遗憾的是,里面的东西又都是新的,书好像都白看了。心里不由得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01
虽然你不记得读了什么,但它已经对你产生了影响
有人说,虽然你已经忘了你看了什么书,但你曾经看过的那些书已经对你产生了影响。真的有这样的效果吗?其实,我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人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人生一定不会太差。
我之前有个同事,她是我见过所有的女孩中,情商第二好的,了解之后,她其实没有看过什么情商的书或课程,她只是把四年在地铁的时间用来阅读罢了。而且都是英文版的外国小说,一不小心英语水平也提高了。
她对于阅读的热爱,那是单纯的喜欢,看书的时候没有任何目的,就是因为喜欢,很享受其中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她的思维也受到了影响。
02
带着好奇和目的阅读或许会更有效果
回想自己阅读效果最好的时候,其实是为了设计某一门课程,需要素材参考。那时候的阅读是目的性很强的,迅速定位自己需要的内容,然后仔细去阅读,并且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课程。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遇到挑战了,然后感知某本书能够给予解答,也真的能够从中获取自己所需。有时候,甚至是自己在低谷的时候,阅读效果反而更好,因为那时候,心是平静的,结合着书中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从中找到行动的参考。
03
书不在于多,一个点足以赚回本了
很多人不舍得买书,总觉得贵。其实,一个牛人一本子几十年差不多也就浓缩在几本书里,我们通过几十块钱去学习人家毕生的经验,这很划算呀。
甚至,有些书本身就是一门课程,一本书几十块,一门课程大几千块,而且还得加上差旅费用和时间成本。我们花几个小时去阅读,想看哪部分就看哪部分,想跳过就跳过,比课堂自由多了。
书是否需要整本都读完呢?没必要的,如果一本书中的一句话,一个片段能够对你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这本书就已经够本了。
这也是拆书帮的理念之一。他们拆书从不会让你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说一遍,也不会有大量的泛泛而谈,而是拆解其中的一个小片段,进行充分的挖掘,拆为己用。
如果那个片段形成行动和习惯,这本书就已经物超所值了。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践行关注圈和影响圈,这个人一定过得不会太差。
不用奢求把整本书都看完,可以找到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片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遍,再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对内容进行再拆解。
04
为写而读
看书之前,我往往会要求自己看完一本书之后,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样可以让我在阅读的时候加入更多的思考,因为有任务了。有时候,不用给自己设任务,看完书之后,反而很有分享的欲望,所以不写出来,感觉有点不舒服。
比较高级的学习方法是费曼学习法,就是你学了一样东西之后,尝试把它分享给从不知道这个知识的人听,如果他也听懂了,说明你的学习效果不错。如果你自己不理解透彻,你是不可能讲得既简单又清楚的。
但现在社会,能够听你讲的人太少了,这时候写就是一个很划算的事。因为你写完之后,别人可以随时随地看你写的内容。这比你讲给一个人听到效率要高很多。更关键的是,当你能够写清楚的时候,也说明,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相对比较清楚。
是否阅读短时间内对一个人根本没什么影响。只是,有时候长时间不阅读,感觉怪怪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