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好吃的,莫过于在农村吃婚宴,俗称“坐席”,“吃席”。叫法不同,事实相同,都是为了吃。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
婚期定在冬三月,事少人闲,有的是时间大操大办,也有的是时间大吃大喝。吃者痛快,被吃者体面。周瑜打黄盖,皆大欢喜!
萝卜白菜,粉条洋芋,白面清油,甚至肥猪……这些自家有的食材,在年初就开始计划筹备,经过大半年的发酵,早已迫不及待,和口耳传说的喜讯一起酝酿成蓬蓬勃勃的喜气,浸润着乡亲喜气洋洋的眉梢,震颤着十里八乡敏感的神经。
寒暄谝传之际顺便招呼一声,就算请好了厨子。抽个空闲,歪在茶罐后计划着人客,桌数,慢条斯理又有条不紊地开好集单。事无巨细,哪儿的调料价廉,哪儿的豆腐物美,哪儿的蔬菜量足,甚至哪儿的红绿丝子实惠,哪儿的老板实诚,厨子努力用多年的经验显示着自己热情与真诚。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最少的钱办最实惠的事,这是每一个农村厨子的善良,也是长盛不衰的招牌。接着哪天杀猪,哪天垒灶,哪天切菜,哪天蒸馒头,村里谁麻利,谁有眼色,谁刀工好,谁在后厨打下手。还是多年的经验,谁有金钢钻,谁揽瓷器活,钉干钉,铆干铆,厨子都一清二楚,一一做了交代。在氤氲的茶香中,东家的肩膀轻松了许多。一个好的厨子,顶半个东家,另外半个东家,被“总理”接了去。
提前三天,垒灶,杀猪,切菜,煎炸蒸煮。东家的菜刀西家的勺子,左邻的蒸笼右舍的案板,王家的碗,宋家的锅,李家的瓢,赵家的盆,不用招呼,多年的惯例,用不着闲放着也是为了图个喜气,增点人气。白案红案,双管齐开。大家按部就班,各司其职。白案蒸馒头,老年妇女们沐浴在缭绕的烟气中,红光满面,和搓揉抟,添柴加火,拿捏自如。厨子大汗淋漓,指挥下手烧肘子,装糟肉,煎果子,眼观六跟,耳听八方,左顾右盼,既得考虑味,还得斟酌色。年轻媳妇嘴勤手快,谈笑之余,任由锋利的菜刀在案板上敲击出欢快的清脆声。打情骂俏之暇,变换着菜的粗细长短,有时还别出心裁,用充满魔性的巧手将黄亮亮的胡萝卜雕琢成各种俊俏的花瓣,幽幽地散溢着清香。三四天的起早贪黑,各种食材变幻着身姿,融合着味道,锅碗瓢盆,脑满肠肥,如山般堆满屋子,静候着最后的出彩。
天蒙蒙亮,锅勺碗碟已碰撞出浓烈的香味,先烩一锅烩菜招侍帮忙的乡亲。包菜,粉条,豆腐,肉片,简单的食材,奇妙的转化,融合成热乎乎的味道,浸渗进人们嘻嘻哈哈的味蕾。吃完烩菜,按头天晚上总理的吩咐,娶亲的娶亲,迎客的迎客,记帐的记帐,各干其事,纷纷攘攘而又烦而不乱。
暖阳出山,亲朋好友,乡亲四邻陆续而来。人人面带喜气,点头哈腰作揖,嘘寒问暖,热热闹闹的乡音掺杂了喜庆和气,一唱三叹,抑扬顿挫,混和成美妙的乡村交响乐。进门烧香磕头,随份子钱,吃烩菜,热热乎乎。吃完烩菜,客人们三五成群,一撮一串,随便推开乡邻的院子。多年的乡邻胜亲人,无须客套,或喝茶聊天,或划拳斗酒,或坐在暖洋洋的阳光下下棋打牌,或挤在人群中瞅新媳妇。在丰厚的喜庆中等待开席。
正午过后,宴席开始,第一席招待娘家人与外家,重外家。女人们离家离娘,在夫家繁衍生息,干了有理事,或即将要干有理事,理应受到优待。厨子全局统筹,大显身手。新垒的灶台里柴火哔啵,烈焰腾跃,欢快地舔着锅底。灶台周围笑脸攒动,热汗淋漓,香味氤氲。年轻的干盘(招待人员)们笑语盈盈,双手托着木盘,脚下打着转,走马灯似的来回穿梭,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传送上桌。
院子里,红色的蓬布映红了一张张喜庆的脸,尽力渲染着熙熙攘攘的热闹。人以类聚!老者们盘腿坐在炕上,嚅动着没牙的大嘴,慢条斯理颤巍着双手,将一块块鲜嫩松软的豆腐抖索进口中,慢慢咋巴活着的味道。好喝的不好吃,小伙子们聚为一桌,结成联盟,布下天门阵,虎视眈眈,杀机暗伏,专等放翻敬酒的干盘。干盘们对席间的情形了如指掌,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自然不甘示弱,采用车轮战,轮番上阵。上场前先礼节性地每人端一杯酒,这自然是白端!酒至半酣,没有白喝的酒。手掌一展,拳上见真章。指头乱舞,高声五魁,唾沫横飞。都为高手,眼明手快。贏者得意,输者痛快,脖子一仰,先干为敬。划拳喝酒,图的就是爽快,推三让四,扭扭捏捏就没意思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圈敬下来,早已舌头打颤,语无伦次,辨不明亲疏敌友,分不清东南西北。脚下如炒菜,跌跌撞撞,被同伴们抬将出门。醉死酒场君莫笑,古来喝酒谁不醉!尽心尽力,醉得其所,也算个响当当的英雄。剩下的,只有睡觉,反正有的是时间,睡个三天六夜也没有啥耽误的。喝倒的抬走了,场合不能冷,其余干盘继续,前仆后继,喝得吐血也决不能丢了面子,冷落了亲戚。一步邻近,落下话柄,日后会酒颜扫地。一席下来,空酒瓶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咣当咣当在脚下乱打转。起席时,客人们踉踉跄跄,干盘们晃晃悠悠,呼出的酒气能熏醉飞舞的苍蝇。人人尽兴,尽管喝得直翻白眼,嘴上却大话连天,约好来日再战。妇女们吃相讲究,细嚼慢咽。小孩们油嘴滑舌,狼吞虎咽。
第一席起后,扔一挂鞭炮,干盘们紧锣密鼓,收拾狼藉杯盘,抹桌摆筷,准备下一席。专门请客人的干盘拿着名单,东门进西门出,按亲疏远近逐一邀请散落在各家各户的亲朋好友。亲朋们四平八稳,按兵不动,等待邀请,被请时还要客气谦让一番。在农村,看重的是抬举,礼数决不能少。
最热闹的是最后一席,专门招待同村人及前前后后帮忙的乡邻。关起门来说话,都是自家人,用不着藏着掖着,一招呼,大人小孩都饥蝗般争先恐后簇围在桌子前。灶前除了紧要的两三人帮厨子外,其余人皆入席。当然,礼数不能少!东家满含微笑,低声下气,挨家挨户去请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生拉硬扯,背也要背到席桌上,这是乡村延续了千年的淳朴与文明。有实在不愿来的老人,厨子会专门烹制一锅绵软可口的菜肴,由东家亲自端送去,这样才踏实。
这一席,乡亲们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是客也是主,不分曹刘主客,自己敬自己。酒还未开,拳还未划,胡萝卜拌着粉丝、虾皮点缀的凉菜已只剩盘子。厨子也不怠慢,再调一碟。热菜还在干盘手中荡漾着浓香,乱七八糟的筷子汤匙已伸入碗盘中,翻来搅去,拨选挑拣。坐席的乐趣,全在这个“抢”字上!有些人夹起一块肉,来不及咀嚼,梗着脖子硬咽下去,八戒吃人生果一般,食而不知其味。管它呢,反正肉烂在自己肚里,吃下去再慢慢反刍回味。有人面前备个碟子,蚂蚁备食一般,不吃只往碟里夹。孰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转眼,碟里空空如也,只看见一张张油旺旺的笑脸。能捞的捞尽,能吃的吃光,接下来喝汤,端起碗送到嘴边“咕咚咕咚”牛饮海喝,汤还在嘴里打转转,碗早已在别人嘴边“咕咚咕咚”。肘子糟肉,里脊腰花,味正量足,这些有讲究的肉菜最能折射出东家的厚道与实诚。这些大菜挟裹着东家的热情接二连三上桌,滔滔不绝进肚。只需三五秒,秋风扫落叶,春阳晒白雪,杯盘皆空!甜米饭是小孩们的最爱,“尝汤”是醉汉们的最爱,这是整个席场的压轴汤。可千万别小看这半碗汤,汤小乾坤大,此物最能检验出厨子的手艺,酸香可口,是醒酒的良物,人间的至味!这种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纵有千万张嘴,也讲不出其中的妙处!碗大勺有数,每次不多不少,只有半碗,刚够每人一口,谓为“尝汤”,实至名归,吊的就是个胃口。这半碗汤,一出锅就有千百双眼睛惦记,一不小心,半路就被人“打劫”走了!
吃饱喝足,还得拆蓬搬桌扫院,归还物件,最重要的是还得劝的劝,拉的拉,背的背,抬的抬,将一个个醉醺醺的醉汉们送回家,安顿好,免得胡言乱语,惹是生非。
尘埃落定,忙了一天的乡亲闲下来,围着火炉煮杯罐罐茶,扯碗浆水面,几天的疲惫烟消云散。至此,东家的心才落了地,厨子的心也落了地。
这样的盛宴,一年又一年,一家挨一家,热热闹闹做了千年,吃了千年。尽管日子越过越红火,山珍海味吃厌了肠胃,可这农村的宴席,依然是每个乡亲魂牵梦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