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直播一个家长连线,说孩子偷妈妈的钱,打他之后改了,以后还拿已经多次犯。妈妈还吓孩子说要把孩子送到派出所,孩子还不到10岁。
对于这件事情,听着院长在直播课里分析,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一下。
1、在家里不允许把钱随便放,要重视钱的存放位置,给钱一个家。
当家里大人很正式的对待钱的时候,孩子也会很正式的对待,当大人对待钱很随意的时候,孩子也会很随意。所以家里不能到处都可以见到钱,一定要给钱一个稳定的住所。
2、偷钱的孩子都是内心缺乏爱的孩子。偷钱这个恶劣的行为就好像是在大声呼喊,对我好一点吧!从表面行为上看是偷钱,其实孩子内心的需求是渴望得到爱和关注。
3、家长觉得我们对孩子也非常好,要啥买啥,吃的穿的用的,在物质上能够满足他,但是买来后他就不珍惜,总是祸害祸害, 祸害掉以后还要。
其实对物质过度需求的孩子,就是内心爱的不满足。
家长又说那怎样爱孩子呀?我们现在大多都理解为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其实特别是小孩子在物质上并不需要太多,他需要的是陪伴,倾听,温暖的肢体语言,认可肯定,赞美孩子等等。一句话说完,如果再不知道怎样爱孩子,就是你希望父母或者爱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孩子,真心真意的把他放在心上,你自然就知道怎么爱他。
4、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总是用打孩子吓孩子的方式,当时是有效果,孩子也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但隔不长时间还会再犯。
其实这种打骂孩子的方式是无效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就要寻求一种对孩子长远发展有效的、致力于孩子成长、或者培养孩子能力的教育方式。那就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
5、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与几十年前特别不一样,那个时候子女多,父母不懂教育还不管。而现在的孩子比较少,父母不懂教育,但还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特别用心,很多时候都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越操心使的就越大越误导孩子。所以当你作为家长不懂教育时,最好去学习成长,如果你还不想学习,那你还不如不管顺其自然,像老一辈一样,虽然孩子可能不会太优秀,但至少也不会出大问题。
20210914叶雪白每日一省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