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慌乱的猫肯定是驮着故事的猫。
最早接触猫还是郑振铎先生的《猫》,人生第一次公开课就由猫开始,不同的猫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想到至今已经快整整八年了,画面呈现出来的猫单凭形象和郑先生笔下的两只倒有些神似。
贾平凹曾说:“养生不养猫,猫狐媚。养狗的人孤独,最好养蜘蛛,你可以看见第二天它织的网,之后再来看纵横交错,像极了人生。”我本身对猫也是极其敏感,特别是酸骚的屎尿味和锋利的爪子,但农村人却忘却它的味道从功利主义来讲爱它并且觉得缺了它不行,狗看门,猫抓鼠,谁家没有个狗猫鸡简直就是另类。
今天再看到猫得感谢下午带孩子看的动画片,以前一直沉迷于日本的宫崎骏,迪士尼因而对其他院线动画片都是不屑一顾,甚至是嗤之以鼻觉得那是借助商业经济来满足市场小众需求的。
桃花源本就是一个寄托人理想信念的地方,它是虚无缥缈的,坦白讲就是个精神乌托邦。小猫斗篷为了寻找妈妈勇敢而决绝,做出了其他猫无法想象的事,当然它借助了自己的聪明和好运气,比如可乐火箭,比如丛林中遇见了爸爸的朋友。
奔跑,经历,逃离,最后遇见。
历经了人生中都要经历的部分,比如善良柔弱的被欺负,山羊兔子被抓;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被追捕时贵猫的脚印;因果轮回,爸爸救过的那只猫救了它;不得已的沦落,浣熊的压抑生存;守得云开见月明,动物集体被解救终于见到桃花源等。3D的画面呈现让猫更加憨态可掬,色彩的组合让视觉被桃花源刺激。卡通化的萌宠,各种各样的猫,让电影的文本性超级强,我觉得电影没有一味地去追求它的受众群体,可以这样理解专门取悦儿童,也不故意巴结成人,它的设计水到渠成。
影片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动物之口说出人类的伪来。主题是亲情与梦想。所以说追光动画让国产动画片越来越棒。它的《阿唐奇遇》《小门神》自然就成了它的奠基作品。很欣喜国内技术的进步。
出发,靠岸,出发,谁的正常人生轨迹不是这样?人如果在哪里靠岸了不走了,人生可能就是一眼忘到头的时候。年轻必须得要折腾起来,用滚烫的梦想去熔铸现实,不断对不同阶段的自己提出新目标。生活的安全感和秩序感会让人活的舒服自在坦然。
猫很聪明,它只管自己的事。当然这是一句教训人的话,至少我觉得它在坦诚说我在认真听。或者说管好自己的事再去管你觉得你有能力管到的事。吃力不讨好的事还是让它成为别人的事吧!人,本就不是圣母玛利亚。
熄了灯,就能见到满天繁星。是不是和世界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还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不惧怕黑暗,熬过来就会柳暗花明。我经历过,暴瘦五斤的黑暗让我想像剜肉一般把它剜掉。四年的翼影之光更让我接近放弃,现在却能长叹一声:“幸好没放弃!”
所以,小小小人儿,保持奔跑,奔向大大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