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自以为是的偏执,终将顿悟

已经十月的雨,还像个一直哭闹的孩子,不肯停歇。

微信一直响,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父亲一条接一条59秒的语音信息。

都不用点开详听,一定又是在重复那些说掉了牙的事。

这是父母离婚之后父亲的常态。从小时候印象中沉默寡言的父亲变为现在的絮絮叨叨,而来来回回说的还是那些事,甚至连话术都一成不变。显得些许笨拙。

2017年,父母结束了长达21年的婚姻。哥哥妹妹交由母亲抚养,而我"理所当然"的跟随父亲一起生活。

说实话,那一年我19岁,却依然是一个娇纵不懂事的女娃。大概是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姐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没吃过苦头,还十分任性。

离婚五年,母亲再嫁,父亲却一直未再婚。并不是我反对,若是父亲真的再遇到真心喜欢想白头到老的人,我自然会忠心祝福。我并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

随着时光流逝,我从大学到现在工作,都在另一个城市。

大概是习惯了逃避,距家明明只300多公里却成了我嫌远不回家的借口。

父母离婚之后,我确实很少回家。

逢年过节回去和父亲待在一起说的还是手机里未见面时一模一样的话。

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的爱。在笨拙絮叨的话语里剥开了深深思念的皮。

父亲每次的措辞,我都能倒背如流。

从问我吃饭了吗到下班了没,再到催促我回信息,接着便是长篇大论的言语教训,诸如我要好好工作、要懂事之类。

父亲很渴望我多跟他说一些,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可我的逃避和不孝顺总是让父亲吃了闭门羹。好几次使得很少对我发脾气的父亲大发雷霆,最后气急败坏的挂断电话。

我理解父亲可又日复一日的伤他的心。

一如既往如应付考试一样回答了父亲的"问题”。

发完最后一条语音,雨还淅淅沥沥的下着,已经入秋了,但出租屋里还是有一丝丝闷热。

父亲埋怨我不和他亲近。

看着窗外打在窗户上清晰可见的雨滴和模糊的景色,我忽然陷入了回忆。

用父亲的话来说,我和小时候判若两人。

小时候我像个狗皮膏药一样,父亲下班一回到家就一直黏在后面,怎么甩也甩不掉;

上小学也是如此,天天放学到家书包往沙发一扔就跟到厨房,叽叽喳喳把一整天“上学奇遇记”流水账似的数完了;到了晚上睡觉也不安生,卧室的灯都关了,躺在床上十万个为什么,吵着让父亲讲为什么灯一插上电就会亮?冬天会下雪但夏天不会......


那个时候真的吵得烦死了。父亲说。

可现在呢,越长大越不爱和父亲说话。工作得怎么样?顺不顺心累不累、有没有遇到不好相处的同事?什么都闭口不提。

父亲说,以前,家里三个孩子他最疼我,确实也是如此。

每每三个孩子犯错被母亲训后,父亲总是悄悄把我拉到门口,偷偷塞给我一颗糖,过年压岁钱也是趁妈妈不注意多塞给我一百,总爱骑着摩托车带我去集市......

父亲对我属实偏心了许多。

可如今,他在父女关系这座围城里迷了路。奋力想逃出去却又好像一直还在原地。

而我旁观他在无助的在围城里四处碰壁,却不肯拉他一把。

我是一个失败的女儿。

书籍道理看得很多,总为别人的亲情故事感动流泪,却始终看不见自己的亲情,看不到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努力的父亲。

窗外雨势愈发大了,一声贯耳雷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出来。

我猛吸了一下鼻子,拿起手机,打开微信,买了最早回家的一趟高铁。

一年没回家了,父亲看到我一定很开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