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1日星期一 14点56分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我向来认为工作胜于一切,工作近三十年,不但自己在拼,也鼓励同事拼;但越来越多的现实,让我改变了看法:比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
大约是今年的上半年,到局里办事,一位同事和我谈起她的一位朋友,某局的局长,刚刚47岁,正是干事业的鼎峰时期,但因为某种疾病离开了人世。
我看过这位领导写过的文章,洗练而有深度,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好干部。不料,英年早逝。
同事说,她的朋友是个工作极其拼搏的人,又习惯了爬格子,白天忙,就晚上写,一来二去,把身体折腾坏了。
无独有偶,我熟悉的一个文友,日里也很忙,喜欢文字、书法,还要安排自己适当学点理财的知识等,只能早起晚睡,以此弥补缺憾。但时间一长,他吃不住劲了,感觉自己整天晕乎乎的,没有精神,写出来的东西似乎看点也不多,其他的长进也不大。
思量之下,他恍悟,原来以拼身体换取的的确微不足道,不如放弃一些,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所幸,我的这位文友发现了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要的太多,最终只能一无所有,不仅仅是身体。
有十年了,我的一位同事检查身体出了大问题,某种癌症。为了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家人和周边的人都瞒着,没让他知道。
他只是知道自己病了,从未想到那么严重,到外地治疗一个阶段回来,就赶紧到班级上几天课,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勉强同意回家休息几天。
他带的班级面临中考,他就更不舍得了,任我们怎么劝,就是不听,执意看着孩子去参加中考才回家彻底休息。
这一休息,就再也没有起来。
而今,已是白雪皑皑时,斯人何在?
想起来心痛,我们看看身边,多少人因为身体的缘故,过早地离开了?
他们离开后,一切都正常进行,似乎不曾缺失什么,因为人是流动的。
当我们从茫茫人海中消失的时候,有几个人会看到你走了?估计很少,生活的洪流裹挟着我们每一个人走向远方,当你离开了,谁还会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一个走失的人呢?
我至今还记得我的一位同事,他在某个农村学校当了近十年校长,因为把那所学校经营得有声有色,所以局里把他调到高中,准备等他熟悉情况后,在合适时机委以重任。孰料,经年的劳累等因素,他也患上了疾病。
最末一次我们到局里开会,走到六楼时,他和我说,永彪,我真走不动了。
那是我们于此世最末一次相见,最末一次沟通。
眨眼间,两年过去了。
母亲病重那个阶段,我是心力交瘁,白天忙着处理单位的事务,晚上要到医院或在家陪护母亲,毕竟我知道她老人家在世的时间不多了。每每看到母亲的伤痛,难以言说的刀直扎到我的心里,无法释怀。
夜深人静之时,我就让自己醉在文字中,从那里寻找来自心灵的安慰。
母亲病逝后,我瘦了几乎有二十斤,自然有些脱相了。家人和同事都很担心,我知道自己的身体,一向是很健康的,但看到镜中那个憔悴的面孔,我想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如故身体垮了,还有资格谈责任吗?
当我们的身体不再允许我们正常地在岗位上拼搏,会有很多合适的人选顶到我们的岗位上,但是对于父母,家庭,我们又如何交代呢?
想明白了,我从不良的工作状态中走出来,不再熬夜,而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半年过去了,我的身体恢复了常态,我不但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格子也爬得也有滋有味。
“坦荡荡,看得开”,真是很重要。从我们一无所有的抵达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有了选择的权利,至于捡拾什么宝藏,取决于我们的身体和心态,取决于我们的眼光和胸襟,取决于我们的专注和坚韧。
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资本谈梦想,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资本去工作,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资本去经营家庭。
而这,不但是对自身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负责。
原来,身体健康才是造福社会的最基本保证。
那么,各行各业的朋友们,让我们运动起来,在合适的时段,为了我们美好的梦想和宝贵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