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家人们早已酣睡,我的阅读之旅才刚刚开启。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甚或只是十几分钟,临睡前必得与书会会面,否则便难以入眠。日日如此,读书便如饮食穿衣一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头想想,我读过的书并不多,我只是常常在读。闲得无聊的时候读书,心情郁闷的时候也读书。没有宏大的目标,不追求深刻的意义,我只在书中沉浮。
我是77年生人,估计与我同龄的人,最不陌生的就是小人书,这是我们那个时代众多人的启蒙书。学龄前的我看得最多就是《隋唐演义》,因为父亲喜欢那段故事,他也常常给我讲那段故事。于是,程咬金、秦琼、罗成、尉迟㳟这些瓦缸寨英雄很早就在我的脑海中扎了根。
父亲是我读书路上的启蒙老师。只有小学学历的他经常看书、读报,遇到不认识的字,便去查字典。农村没有书店,父亲便常在出外办事时从火车上买书。那时我读得最多的就是《今古传奇》和《故事会》。
有一天,父亲带回了两本《楚留香传奇》,上小学的我开始接触武侠小说,并痴迷于此。金庸、古龙、梁羽生、诸葛青云这些大师的作品,我都读过。至今我还能记得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和诸葛青云的《天下第二人》,金庸和古龙的作品更不必说,那是武侠小说中的经典。
也许是因为最先接触到的是古龙,而《楚留香传奇》也不知被我翻过几遍(因为家里的书很少,想读书的时候就只能读这两本),所以,我更偏爱古龙的作品,乃至在参加工作后,我向学生推荐的依然是古龙。小时候只觉得好看,长大了才品出了古龙之味。古龙的语言最为精妙,没有过多的场景描述,没有繁琐的人物介绍,仅用人物对白,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便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这种把玩语言的能力,古龙堪称第一!
武侠世界是我小学时最向往的世界:快意恩仇、行侠仗义。而我徜徉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是晚上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偷偷阅读的时候。因为要考重点初中,母亲悄悄告了老师状,我被老师以成绩不理想为由,狠狠地惩罚了几次。成年后,母亲才告知了我真相。那个时候,看闲书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自然要遭到反对。殊不知,那时的我已经悄然走在了读书路上。
上了初中,琼瑶小说开始风靡,我几乎一口气读完了琼瑶的所有小说。一个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被小说中轰轰烈烈的爱情所感动,也不知陪着小说中的人物哭过多少回,甚至于憧憬将来自己也要有这么一场死去活来的爱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越来越明白那样的爱情只是琼瑶笔下的爱情,是最虚幻的爱情。
高中,开始读三毛:读三毛的流浪生涯,读三毛与荷西不离不弃的爱情,读撒哈拉沙漠里的故事。三毛的文章沉郁、淡泊,她用荷西对她的爱支撑起了一个世界。本来是寂寥和恐惧的沙漠生活,在她的笔下也充满了生机,让每一个读完她作品的人,都要萌生去撒哈拉沙漠流浪的愿望。于是,大爱三毛。
大学四年,有幸混迹在中文系,从此开启了我的经典之旅。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经典之作不胜枚举,而我最钟爱的是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老师中等个子,瘦瘦的、秃顶,看起来已过不惑之年,说话时稍带一点结巴。他的课上得平淡无味,却丝毫无损我对外国文学的喜爱。
喜爱《简爱》里那个长相平庸却极其自尊的小简爱;喜爱《巴黎圣母院》里那个丑陋异常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也喜爱《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那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平民艺术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甚至于喜爱《堂吉诃德》里那个滑稽可笑,一直在做骑士梦的堂吉诃德……
每一部经典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迹,时间久了,我可能已经忘却了故事的情节,但我仍然会记得那些鲜活的生命,或者是我曾经阅读时的感受。
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大仲马的作品:悬念丛生,情节曲折。《基督山伯爵》,厚厚的两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宿舍熄灯后,就着微弱的烛光,我通宵达旦地读。还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完之后,我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魔幻现实主义。前几年,给女儿买了一套《哈利波特》,我一睹为快。
工作之后,在家庭与事业间忙碌,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却从未间断。许是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又突然喜欢起了现当代文学。于是,张爱玲、沈从文、老舍、巴金等人的作品又被我重新拾捡起来,这一次,我才真切地看到了扭曲的七巧和纯真的翠翠;也走进了老舍的市民生活和巴金的封建没落的家族。
我开始读余华的黑色幽默,读木心的高深有趣,读白先勇的细腻优美;读刘亮程的村庄,读池莉的市井,读刘震云的日常;读……遗憾的是,读过的作家作品较多,不能一一列举。其中,最震撼我的是台湾作家岳南的《南渡北归》,有刷新三观的感觉,我为此写了三千多字的读书心得;最喜欢的作家是木心,他的作品尽管烧脑,却百读不厌。我第一次像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从木心的作品追到了木心的故居乌镇,在木心美术馆里找寻木心的气息。
文字的魅力只有读过的人才能体味到。野夫的《乡关何处》,处处侠义,人人传奇。徐晓的《半生为人》,齐邦媛的《巨流河》,让我看到了特殊年代人世间的辛酸与苦痛,更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坚韧与顽强。
这么多年,文学始终是我阅读的主餐,在故事中走过,体味更多人情冷暖。但人到中年,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种种困境。于是,我的书架上又出现了好多心理方面的书籍。《渡过》与《为何我们总是如此不安》是我受益较多的两本书:一本让我明白了抑郁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症,一本让我找到了安全感的源头。最近又刚刚读过渗透阿德勒目的论的两本书《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让我更加明确“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
常常有人让我荐书,我总觉得有些犯难。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书的需求也便不同。我以为的直击心灵之作,在你看来,或许平淡得很。人与书也是一种缘份,刻意了反而收获甚微。其实只要你去读,读着读着,你就找到了专属你的那份。
读书要耐得住寂寞,一个人,一本书,安安静静,忘掉世俗的一切,放空自己。当它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时,你就拥有了书的海洋。在书海中徜徉,于我而言,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一路走来,这些作家与作品,一点一滴地浸润了我的生命,让我在文学的天地里自由地呼吸,让我在尘世的纷扰中找到一块清静之地,抛却烦恼,放飞灵魂。
人生路何其长,有书陪伴,方能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