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先生刚来的时候不叫施先生,也没有其他名字。只有作为动物的属性猫来称呼,如果非要具体一点的话就是——小白猫,简单明了。据送猫过来的远方亲戚说,一窝猫好几只,知道王女士喜欢养猫就毫不犹豫的送过来两只——一只小白猫和一只小狸猫。
我认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把小动物准确地送到远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想想以前是怎么样的,谁家猫下崽了隔条街的来串门如果觉得不错看上了,跟主人打个招呼挑挑拣拣拎走一只就回家了。但是一不小心没有看好的话,小猫崽可是要跑回来的啊,这样来回的总要折腾几次才能消停,倒也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不过现在明显不行了,别说小猫崽跑回去,就是出门能准确地回来已经是公认的智商高了。所以刚来的时候施先生是被圈了好几天的,稍微熟悉了一点环境之后才敢放开来独自活动。
为什么只说施先生呢?
因为对于动物来说,总有些不可控的因素存在着。就在车门打开的一刹那,小狸猫“哧溜”一下子跑的无影无踪,只留众人大呼小叫。众人也不慌,毕竟以几十年的生活经验马上判断出来,两条腿的自然是追不上四条腿的。所以在小狸猫跳下去的瞬间就打定主意了:下次再送一只过来。当然了,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周后,又一只小狸猫被送过来,鉴于上次的意外,这次保护做得很好。施先生也算是有个伴了。
说回施先生。在小狸猫连招呼都不打就跳下去的时候,那些所谓的手足情深骨肉相连的气息瞬间荡然无存了。施先生看着小狸猫消失的背影在心里默念着:这怎么跟刚才计划的不一样呢?不是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吗?千里迢迢只为博得王女士开心的伟大计划怎么突然就剩我一猫来承担了呢?即使在接下来的几天,施先生还奢望能找到小狸猫暗地里留下来的接头线索。不过很遗憾施先生什么也没有发现;不过也不遗憾,因为小狸猫真的什么也没有留下来。当然了我们可以把这个疏漏归结为小狸猫当时太紧张,不管怎么说,现在只有施先生一个了。
“我将独自面对所有的敌人,只有我自己,”施先生思忖道。
对么?一小半。“独自”是对的,这点施先生也意识到了,在众人结束寒暄车门再次关上车尾消失在拐角处之后,施先生感受到了片刻间的寂静。在和大家熟络之前,施先生是要学会“独处”的,所以后半句自然成了多余的累赘。
不对么?当然不对。在这里没有敌人,只有暂时的陌生——那种想要建立亲热关系的陌生,施先生当然是被动的一方。跑了一只小狸猫,一家人只好围着施先生团团转了,施先生很自然的被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只不过施先生还没有能够接受罢了。
既来之,则安之?不存在的。
存在的只有挣脱不掉的猫笼和时刻的饥饿感。在认清了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爹,有吃的就是家这个赤裸裸的现实之后,施先生终于可以放心地在自己的小窝发出轻轻的鼾声了,偶尔也会大着胆子颤巍巍地去人多的地方蹭蹭以示好感。
“施先生”这个名字的由来本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的话,还是可以追溯一下根源的。施先生是《一代枭雄》里边的一个小人物——风雷镇上的教书先生。施先生是有名字的,不过以“先生”二字表示尊敬之意。施先生是前朝的秀才,民国时期因为战乱不得已闲赋在家,后由于主人公功成名就回乡建设风雷镇,重新启用施先生创办教育。虽说是小人物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人公的价值观念和指导了主人公的人生方向,同时推动了整个剧情顺利的发展。可以说,主人公能把血雨腥风后的风雷镇重新建设的红红火火,施先生是功不可没。因此,施先生是圣贤、智慧、儒雅的象征。
不过实话实说,称猫为“施先生”纯粹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因为实在是无法将“智慧”这样的字眼同一只猫联系起来,看着小白猫一天天变成大白猫又迫不及待地变成胖白猫,我实在是不愿意“施先生”三个字受到侮辱。但是又抵挡不住对这三个字的偏爱,只好说服自己是将这个名字暂时借给胖白猫的。我想如果施先生懂得我的隐忍的话,肯定第一时间气哄哄的跳起来质问我:“小子你什么意思,难道我不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