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直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求助几位朋友,其中一个逻辑思维强、正义、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姐姐听后有些义愤填膺,她反问我:“如果是你弟弟的妻子需要照顾,她会不会继续为你去挣钱而不管儿媳?”
事实上,我已经问过母亲类似的问题:“如果是住在弟弟的新房里,你还会这样不断的捡东西带回家吗?(当地风俗,把旧东西带进新房里不吉利)”母亲尴尬地笑了笑,那意思却很明显,不会。
在和母亲暗暗的冲突(我们从来没有正面说过什么)中,我不自觉地发现父母的重男轻女和偏心以及对我们姐妹几个造成的伤害。对,我以前知道他们更爱弟弟,却没想过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那时我们太乖了,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
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女孩,我从小不止一次听到父亲在公开场合毫不避讳地说:“要是你是个男孩,我就不用生老三老四了,我们家的日子就会富裕很多。”那时候,我一点不觉得这是玩笑话,而是觉得自己犯了错,是自己害得大家都过上了苦日子。记得小时候,父亲只给弟弟一个人买零食,我和妹妹也只能求着他把吃剩的分一点给我们。更悲哀的场景是,姐姐背着弟弟去村里的小卖铺,我和妹妹跟在后面,就像一支军队护卫着国王。也许在我们幼小而敏感的认知里,弟弟才是父母想要的宝贝,才是全家的希望。
于是当我考上还说得过去的大学时,父母因为我是女儿而没有办酒席,却转头对弟弟说:“要是你考上了这个大学,我一定办。”于是姐姐作为老大,高考完之后就去打工,而同龄的分数差不多的堂哥却理所当然地去读了大学。姐姐即便远在广东,即便是自己熬夜挣来的钱,也依然一分一毫地寄回家里。于是我和妹妹的学费是自己贷款,大学毕业后自己还;生活费是自己去勤工俭学,电脑是不用想的。而到了弟弟读大学,父亲没有再提“助学贷款又没有利息,不贷白不贷”,且在他入学之前给他买了近四千的电脑。
在我和母亲提起这些对比时,母亲的理由是,到弟弟时家里经济变好了。可是,在我进大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父亲就全款拿出近二十万给家里盖了房子(那时我每个月生活费不足三百)。这里面当然包括姐姐打工几年的钱,可是在姐姐试探父亲以后这房子怎么分时,父亲似乎生怕姐姐要来争继承权,斩钉截铁地说:“那肯定都是你弟弟的,这还用说吗?”姐姐无言,她自然无心于房子,只是对父亲矢口不提自己的奉献很失望。历史果真是重复的,几年后,村里又流行去城里买房,父亲又张罗给大学刚刚毕业的弟弟在市区买套房,未婚的我和妹妹拿出了自己工作以来的积蓄,父亲坦然接受。如今,他们的目标是帮弟弟在武汉买一套婚房。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弟弟没有因为宠溺而一事无成,他在工作上也比较上进。相比我们的局促,他一直比我们更阳光。我知道,父母从来没有让他有匮乏感,而我们几个,小小的肩膀上承担了过于沉重的压力,潜意识里知道自己只能靠自己,不能毫无芥蒂地跟父母张口。直到今天,他们依然觉得我们姐妹几个过得很好,却不知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跟他们讲,只能默默哭泣然后乖乖擦干眼泪。
庆幸的是,我们姐妹三人都没有误入歧途(现在想来,可能性是很大的),我们有抱团取暖,我们也都各自建立了还比较幸福的家庭,遇到了可以弥补爱的缺失的人。对父母,谈不上恨,但喜欢还是很难。
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