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花都,有山曰華藏,乃王子山脈浩氣所歸。前臨萬頃塵波、後枕千重疊嶂。左有山村隱約,右聞雞犬相鳴。相傳古之村民於此時聞鐘磬之聲,遂建古廟一座,以奉觀音。
然因時代浸遠,毀於煙火,僅於山頂存天姬娘娘(又稱觀音娘娘)亭一座。時有村民設酒殺雞以申拜禱。山不在高以是有靈焉。惜未聞正覺之化,人只知求神問卦之信,不慕斷惡修善之仰。是為此山之有靈而又無靈也。
時維歲次丙子(公元1996年)春,有印覺法師者,天資奇偉,道骨俊拔,得法禪門泰斗本煥長老。受其恩師委命,及鄉里宿德敦請,於此削榛辟莽,興藍建宇。效地藏之覆衣,仿精衛之填海。伐嘉木於印尼之境,採良石於南閩之山。侔法藏之德,訪名剎於四海;法善財之學,參良師於中外。聘魯班之匠,構舍衛之華庭;得馬良之筆,繪盛唐之風儀。嘔心瀝血,深究精研,歷經十有五載。於是覺花始綻,古剎重輝。
有人謂:開一方之華,嚴中華之土,可名「華嚴」;又有人曰:寺處花(華)都,而嚴一方之化,合名「華嚴」;又有人謂:天然禪師有詩曰:為繼承華嚴會上人,此乃禪師故里,重興道場以承祖願,為報祖德,可名「華嚴」;又本煥長老血書《華嚴經行願品》專修華嚴,為顯其行,永繼高風,當名「華嚴」;又有人謂:敷萬行之因華,嚴一乘之佛果,當名「華嚴」。乃佔寺名曰:「華嚴」。
中山大学钟东教授《拜謁花都華嚴寺》诗颂曰:
華嚴四望遠山平,檀樹臨風一境清。
舊記天姬垂善目,今聞地藏發悲聲。
雨花已共慈雲被,迸水還依神力行。
借問東方何所有,醫王無語笑相迎。
又中山大學馮煥珍教授《頌廣州華嚴寺》詩曰:
寶藏摩尼香水海,無邊剎土法王宮。
晨鐘暮鼓宣空色,山氣林花說異同。
十世古今終始寂,大千經卷自他融。
遊人邀得普賢伴,彈指門開路路通。
正可謂:
巍峨寶剎,如華莊嚴,淨法界地,昭正覺天。惠一方以大利,納三界之聖賢。乃群生之佑祉,亦萬世之福田。天空雲淨,山青水藍。空塵勞之色相,滌法界之冤煩。殿宇肅清,奉三身之聖像;蘭台雋雅,駐六和之淨顏。牟尼拈花以示意,迦葉獻笑而不言。
飛檐舞蛟龍之曼,素壁當明鏡之懸。鐘鼓相望而默默,旌幡飄動以翩翩。天淨瓦青,映照琉璃妙色;風清日白,撰寫無垢之篇。迴廊互互,院落田田。陛階級級,上達玄門之旨;栴檀縷縷,遠承海會之虔。夜幕降而燈火燦,星羅張而碧玉藍。邀僧影而共賞,秉月燭而相談。
疏窗翠竹,以申禪境。幾淨窗明,用享金仙。春呈百花之艷,夏獻九品之蓮。秋收明月之潔,冬服百納之棉。不慕帝王之冠冕,豈戀二乘之涅槃。是以靈鷲振翮來覲,納子盛情相筵。
鐘聲隱隱,響震凡心。杵大悲韻,歌正覺吟。縈長天之浩蕩,破迷夜之冥陰。真經齊誦,意栖三觀之境;寶號同宣,耳返自性之聞。玉磬鳴時,聲回繞梁之詠,木魚敲處,響落繼晷之焚。
況乃頻伽獻唱,松鼠呻嗔。竹風寂寂,蟬曲喑喑。符記漁山之譜,韻囀樂音之林。雨打芭蕉,堪奏無生之曲;雁過松稍,比撫無弦之琴。
纳子口称贫,舌尝万家蔬。箸式凤点头,钵含如意珠。桌中无腥血,妙味比醍醐。万类皆父母,为悯堕刀途。
臨齋有儀,持鉢搭衣,奉如來命,受天人施。桌列雁兒之隊,味陳蔬果之奇。不茹萬靈之血,為養一心之慈。
意存五觀,既食金尚可化;心具三德,雖烊銅而何辭。淘米去沙,當憑淨人之作;調和百味,全賴使者護持。菜葉能充妙味,釋子高風應仰。生薑可辣萬年,行者妙行難思。
況乃齋設無遮之會,人天歡喜;意存農夫之苦,常念謙卑。咒願宣時,想獻萬靈海會;粥水行時,舌啖澹泊芳規。
靈明澄澈,難比法身之寂。淳濃郁烈,怎效般若之馨?風來無憂之末,誰聞解脫妙馥;雨潤菩提之根,允領佛土真香。諸天爭而來品,聖眾偕而共聽。手中沈水,析一瓣可通法界;海岸栴檀,折一枝堪供聖靈。端坐岩前,氣分與一乘相應,安心林下,心香與戒定齊名。幽蘭鬱鬱,白蓮芬芬。素菊淡淡,臘梅淳淳。
煙波難渡,業海萬重。一牆之隔,似隔芙蓉。身履寶地,心境廓通。足下安而萬慮寂,胸臆平而百憂融。林間獨步,掃落葉而有感;院內徜徉,沐清風而從容。粗衣蔽體,身棲福田之沃。兩袖無塵,心沐妙嚴之風。
若乃意降傲慢,身投菩提之地;情空彼此,手承離垢之空。天涯於此悲共,沙界至斯體同。而乃覺佛恩浩蕩,法力深衝。
綠影婆娑,鎖一川之秀;山門巍峨,鎮一寺之宏。寶殿不絕清香之爇,靜室常有讀書之聲。出入多為傑俊,往來盡是人豪。翠竹風遠,青松節牢。師表莊嚴,子弟才高。手捧黃卷,研無盡妙道;足踏白蓮,履出世真操。幽蘭為其質,冰雪比其袍。
登法空座,聲作獅子之吼。現丈夫相,志為美器之陶。情存四句,泯是非之造。心止三觀,澆業火之燒。一呼一吸,悟不生不滅之理。一謦一欬,出若來若去之槽。佛魔情斷,空色理昭。為明鑒之本,六度可照;作不請之友,萬行相召。豈王侯能媲其富,雖天子莫比其豪。是以四生易普度,三界能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