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3个小时读完了,发现是挺好的一本书,非常认同作者的理念,也打算践行这些理念。一般来说,我需要5-6个小时才能读完这么厚的书,而这次大概一半时间,我分析了一下读的快的原因:
1 有些话题比较专业,就看得很快。
2 听过现场的1个多小时的分享,很多内容都是本书中的,因此再看书时同样、类似的内容就省略了。
3 也因为这几年一直在阅读他的公众号,对于他的经历也比较了解了,也加入了他的成长会,因此有些熟悉的内容,在阅读时也省略了。
4 这次阅读没有在书上写感想,只是把重点划了一下。
因为这四个原因,读得比较快。
读完之后,不需要翻书,留在记忆里、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观点和事例:
1 关于老师:老师和学生建立持久的信任,才是持续的关键。
因为我是老师,所以看到这一部分,特别有共鸣。以后也会继续努力,自己在教学生之前,首先要做到,或者说,再教学生时,同时要做到。
2 他讲述的他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的故事,让我真切体会到:过去的荣誉是过去的,要做有难度的事情。
3 持续行动,从一件事开始。
我个人其实这些年也在持续行动,比如说写生活日志,写工作反思日志,都有3年了。而朗读和日更和外刊阅读也都有300天左右了。因此非常认同他所说的。
但是,也有更多的事情一直没有能够做到,准备加入到自己的持续行动列表中来。
4 困难的事不要依赖别人,要靠自己。
5 要解决难题,先升维再降维。
不过,我还是不太知道怎么做,自己没有多少成功的经历,因此这一方面要继续努力。
6 道理、见识、认知都要从自己的行动中发展出来,对自己的触动、促进、改变才会深刻。
7 行动得多了,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新的想法。
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我一直就是这么体会的。只要做事,就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受。
8 最有竞争力的事情就是在时间上有优势,要做那种长期来看有复利效应的事情。
9 很多道理即使别人讲过,写过,自己也可以重新表述,以自己的经验、行动注解,也很有力量。
10 写作、记录的好处极多。
除了日志之外,我每个月会有个记录。但是我并没有进行周记录和复盘。以后可以尝试一下。
11 随着持续行动,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缺少,自然而然就要去补课,去读各种书籍了。
12 持续行动时间长了,会有不少意想不到的好处和收获。
13 一定警惕周围的各种观点,不好的观点不要内化,否则后果很严重。
我自己有过惨痛教训。比如说,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很差劲,从来不敢主动去争取机会,因此机会都流失了。而现在的我比之前脸皮厚多了,敢于为自己争取各种机会。
之前的我总觉得和领导多说话,就是拍马屁,讨好,不愿意、也不敢和领导多交流,现在完全改变了想法:有效沟通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现在时不时会及时汇报感受。
14 越是做事,就越有收获,这种收获是多方面的。
他带领着社群的小伙伴一起读了几十本硬核心理学、财报、营销学等各种书籍,这本书也能看到他读过的各种书里的知识。他收获也巨大:自己读了很多好书,吸取了优质信息;成立的社群的主打活动,赚钱;设计问题、任务,让自己对于书籍知识、信息、观点、理论理解更深刻;每周成员提交作业,感想,对他而言也能拓展思维,学习信息和知识,了解更真实、广阔的世界;存在的问题也能让他进一步思考;这个活动也会给他的思考、写作带来更多新鲜的素材……
15 所有困扰你的问题,都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
看到这个观点,我自己立刻想到了我的手机上瘾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看小说容易上瘾。我多次要改,但是一直改不掉。也曾经成功过,也多次失败过。到现在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慢慢来吧,接受着吧,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看看可以,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育儿就行。
16 要善于表达,不管是口头发言、演讲,还是书面的写作,这些都能够增加影响力,影响群体的判断和行动。
我现在正在做这些事,但是还远远不够,写的质量还极其不够,因此需要大量优质的输入,要针对别人的需求。具体工作上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待做。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人一下子很激动、猛打鸡一管血的书,而是让我更加清醒,更加理智,但是也确实会增加我行动的可能性,因为他自己,也带领着很多人实实在在地做到很多事情。
这些观点对于我来说,也非常有启发。
我以后可以在我的班级里设计这样的英文/中文读书、朗读、翻译、口译、听力、词汇等活动,我会有极大的收获,能够成长更快,提高英语/汉语综合能力,获取新知,增长知识和洞察力、思考深度,培养耐心、韧性和毅力,积累一件又一件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