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而去

初看老三国,我对陈宫颇为感触。

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狼狈而逃,被陈宫所抓获。当时他面临两个选择,把他献给董卓,便遭天下人唾骂;放了则大失前程。

他心里其实早就偏向后者。他本世食汉禄,而今大汉将倾,奸臣当道,董卓欲篡汉位。作为大汉臣子的他又如何愿意为了所谓前程做那推倒大汉的帮凶。

他双眸死死盯着曹操,曹操亦是如此。

两双眼睛是多么相像!他决心暂且监禁起来,容后发落。

当晚他找曹操,询问缘由。

当曹操满腔肺腑说出‘‘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讨董卓,匡扶汉室。’’他的抱负如同滔滔江水彻底打动了陈宫。

‘‘愿弃此县令,随公共图大事’’

那晚,他们志同道合愿挽天倾。

随后,他们一路逃亡,寻到附近一人家,乃吕伯奢。正是曹操家父的结义弟兄,如此他们终于有一个落脚歇息的地方,当晚吕伯奢打算为其接风洗尘,便出去买酒。曹操和陈宫则早早睡去。半夜外面磨刀的声音惊醒了他们,曹操疑心很重便出门一探究竟。果不其然,下人正在磨刀。那被磨的锃光瓦亮的杀猪刀在曹操眼里十分刺眼,好像稍不注意就会捅到他的心口。他立马拔剑屠了吕家所有人。陈宫看到满院的血迹于心不忍可能他的想法也是如此,当猪的叫声彻底打破这短暂的宁静,陈宫欲哭无泪。本是杀猪款待他们却落得误杀这般下场。

当真相和自己所想截然不同,他人的无辜是否会压倒秉存心中的正义。

陈宫也知事情既然发生争吵也于事无补,只不过那颗儒家仁义之心受到了重创,他们再次逃亡,途中又恰逢买酒返回的吕伯奢。曹操与其闲谈之际,吕伯奢再次死在曹操的剑下。

陈宫大哭,刚刚误杀也就罢了,为何现在又杀。

曹操的不义之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彻底击碎了陈宫的道心,他终于看透了曹操的本性,但也为时已晚。与吕伯奢一同死在曹操剑下的,还有陈宫那颗装满仁义和理想的心脏。

太阳还未升起,晨辉却先出来。仅隔一夜,他们从并肩而行到现在各行一方。一人抬头,一人低头,谁也不清楚两个人究竟在想什么。

或许,陈宫也开始后悔当初放了曹操吧!

事后,陈宫始终没忘匡扶汉室,他成了吕布身边的谋士,曹操势力也颇为强大。他们针锋相对,可惜吕布未曾听陈宫之言,双双皆被曹操擒获。

面对曹操的嘲讽之意,陈宫不屑一顾,‘‘今日犹死而已’’。一向弑杀多疑的曹操在面对陈宫死志,他居然心生不舍。哪怕曹操以其全家老小性命胁迫,也无动于衷。

‘‘我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嗣,老母妻子之生存,全在明公耳’’临死之前的最后一言却是给曹操出了一个谋策。说罢便往断头台去,哪怕曹操略带祈求喊着一遍又一遍‘‘公台’’,也不曾回头。

在其同曹操决裂之时陈宫的结局便已注定,那般理想的人格又岂会再次苟且于曹操这等阴险狡诈之辈,他临终之言看似奇怪,实则是想试试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满腔热血匡扶汉室的英雄曹操是否还在。他们本就不是敌人,非得落得个你死我活。

‘‘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往许都养老,怠慢者,斩’’是曹操对那年的自己和曾经故友最后的交代。

结局令人唏嘘,让人感慨。倘若我是陈宫,是否会因为曹操念其旧情,不忍杀我,我还会选择毅然赴死吗?我想我不会,因为我怕死。

他死了,所以这个故事圆满了。他又是活的,活在了我心里。

我把名将李舜臣死前所说稍作了些修改以此送给陈宫。

节已报,身已定,功虽未成,死又何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