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美术馆给人的感觉就像独立杂志,蕴含着创始人独有的审美情怀和个人理念的无穷扩大,因此也最契合一部分人的审美标准,而不会成为被泛泛而接受的现代艺术。
柱· 美术馆,由一座废弃烧煤厂改建而成,就坐落在红砖厂旁边。这个空间,是一位父亲送给儿子一岁的礼物,取名于儿子的名字“大柱”。它的落成,给破旧萧条的员村10号大院带来了生机。建筑学的社会学意义也因此显现。
柱· 美术馆的创始人加号是一位光的信仰者。花了三年的时间,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光为设计原点,竭力让大家在每一个展览空间都能感受到光、感受到正能量,让柱· 美术馆在光影中与自然完美交融,一天内至少10小时有光:
“我在做空间规划的时候,
会了解日出日落的方向,
什么时候应该有光进来,
什么时候应该有光出去。”
在不打破原有格局的前提下,加号在老厂房烧煤用的“窑洞”上添加发光的不规则形状,呈现了美术馆轻盈的特质,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朴实的原始感。
天窗的设计,让人置身于慵懒的清晨。这种感觉就如同是当你清晨睁开双眼,拉开窗帘,遇见一天中第一块干净的光斑,打进白色的墙面。
黑与白是色卡中两个最极端的存在。在柱· 美术馆这个极简主义空间里,身着黑色可以吸收一切光线,身着白色则可以呈现一切光线。以光线为伴,愿我们一直沉迷在黑白世界的理性浪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