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在两本书中看到两个观点相互矛盾。当时有些困惑。
一个是,查理·芒格的观点: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然后只在能力边界内做事,不做能力边界外的事情。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不会犯错。另一个是,稻盛和夫的观点:我们要去做现在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做能力边界外的事情),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增长自己的能力。
一个观点是说做事要在能力边界内,另一个却说做事要在能力边界外。相互矛盾的两个观点,到底谁对谁错?
我陷入了困惑。
多年前,我在看书这件事情上,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每当读到一个道理,我都不会去接受,而是总是这样想:一定还有一个更概括、更高层次 的道理包含这个道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什么道理也没有吸收,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象的理想的完美的终极道理,它可以包含我看过的所有道理,我可以运用这个道理到所有或者大多数的事情上。拥有了这个道理我就成熟了。
慢慢地,我觉得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同的事情,不可能有一个概括一切的道理,正确的可能是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道理。
人们做的事情,涉及的领域是有很大差异的,历史上还不存在一个“终极万能理论”,可以应对人类所有的事情或领域。
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说,成功 = 技能 + 运气。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其中“运气”这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各不相同。在“左侧世界”里,更多的依靠技能,在右侧世界里,更多依靠的是运气。在左侧世界运用右侧世界的道理是不恰当的,在右侧世界用左侧世界的道理也是不恰当的。在右侧世界里,哪怕一模一样的行为、方法、理论,很可能(也不一定)会有与它们在左侧世界里截然相反的结果、效率、或者作用。
在这个世界里,所有聪明人对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看情况”——即,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在不同的领域内,不同的事情上,甚至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阶段,所适用的道理很可能都是不同的。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但是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也就是说,每个道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在范围内是适用的,除了范围就不适用了。我们掌握这个道理时,要清楚它的适用范围,否则就是危险的,如果我们不清楚它的适用范围,那么当我们把这个道理运用在范围外的时候,就是我们犯错的时候。
回到开始的问题:做事,要在能力边界内,还是边界外?
知道了“每个道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就容易理解了:
我们不能知道两位大师的观点是从什么事情中总结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许会有一些理解。芒格从事的是投资活动。稻盛和夫的观点,是在总结初创时候的观点。
显然,投资活动中准则是安全第一,避免风险。这一点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收益。因为一旦资产遇到风险,往往是重伤或致命,也就是说风险的代价太大,所以避险是最重要的。那么,要想避险,就得避免犯错,就要做自己清楚了解的事情,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以内做事。
而稻盛和夫说的是在工作中,不断去做自己能力边界外的事情。这里的关键在于即使事情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代价。成功了,是令人高兴的进步,代表自己的能力边界又向外拓展了。如果是失败了,也有经验和教训可收获,也清楚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简单说就是,失败了没什么损失,成功了就是新的收获。
显然,结论就是,在能力边界内做事,还是在能力边界能力外做事,这两者观点没有谁对谁做,这取决于要处理的事情的类别,这种事情失败了对你的代价的大小。在成功概率和收益的参考下,代价大的事情在能力边界内做,代价小的事情在边界外做。
可见,我们在学习道理的时候,只有清楚了它的使用范围,才可以正确的运用它,不至于超出范围而犯错。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拥有它。
201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