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萧山三职胡国寅老师感言,心有戚戚焉。全文转发如下,一起共勉。
一个经验丰富的裁缝,和一个画家,谁更能成为服装设计大师?
在国内,答案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画家更容易成为服装设计师,因为画家熟练的绘画技巧更能轻易地完成一张设计效果图。我们评价一个设计师好不好,着眼点往往放在他的绘画技巧高不高,效果图画得好不好,似乎忘了成衣总由别人完成,很多设计师自己并不会缝制衣服。在我们服装专业教学中,教设计的教不了制版和工艺,似乎就是现实一种。
国外著名的设计大师,大多出自于裁缝。精美绝伦的高级时装不是画家凭生花妙笔在纸上绘就的,终究是用熟练的技巧一针一线实实在在缝制而成。我们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学府培养的往往是画家式的服装设计师,连最基本的打版技能和缝制技巧都没有过关。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服装大国无法培育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的根源所在。当然这不是学生自我的愿望,而和我们的教育定向有关。但老百姓是不知道的,若让人选“设计”和“工艺”,估计大半会选前者,因为“看上去很美”。
技能学习犹如婴儿学语,有个最佳时期。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一旦错过学习语言的最好时光,之后,再这么费尽心思教她人类美好的语言,都是徒劳无功。人们对某门技能学习也有一个最佳的切入时期。古人非常讲究练童子功,这是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得出的宝贵经验。以目前的社会情形看,在高中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某个专业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如果我们一定要把人才进行大致分类的话,我想可以粗略的分为研究型和技能型两大类,研究型人才需要有极高的智商和理论学习的能力,当然社会的需求也是寥若星辰。极大多数都将在中学阶段(就读职业高中)或大学阶段(就读普通高中)学习专业技能。两者的区别不但在于进入学习技术的时间点的不同,还在于中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的差异。一些高校为了达到吸引生源的目的,会极尽忽悠之能事,把目标拔得非常高,而不屑于基础技能的反复训练和基层员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有一个好高骛远的心理预期,导致毕业后进入真实社会的巨大落差。
大国崛起靠工匠,工匠需练童子功。工匠以精巧的技艺,创造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
中考结束了,考生们又到了一个选择志愿的时刻。职业学校服装专业,也许是你练童子功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