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绩?先抓习惯!暑假养成这4个好习惯,帮你全力赶超

如果您的孩子总是粗心马虎、做作业一拖再拖;

如果他说话总是不经思考;

如果他学了就忘;

如果他很努力成绩还是不见起色……

其实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习惯。假期时间充裕,正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良好时期。那么,在暑假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哪些好习惯?精锐教育老师有以下建议:

1

高效学习的习惯

有些同学作业喜欢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做作业效率低、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这些不好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提高执行力,你会玩的更开心、学的也更开心。

建议

1.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把所有可能会造成干扰你的东西收起来,或者干脆换个环境。一个不舒服的家是无法做到专心学习的。

2.清空大脑。

开始学习的第一件事是清空大脑,把待做的事情用笔记本记下,不要靠脑子记,因为它可能时不时就会蹦出来影响你。尽量把社交网络关掉来减少分心,面对一个时不时会弹出信息的手机,怎么能做到专心学习呢?

3.番茄工作法:

每次只集中精力学习25分钟,中间不得让任何事情打扰。25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如此反复4次之后大休一次(15分钟)。这样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集中精力,让学习更加高效。.

2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建议

1.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

要善于提出问题,要多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2.积极思考周围人提出的问题。

平时多进行思考,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3.看问题要有深度。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3

大量阅读的习惯

有一项数据表明,一学期内读完9本及9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读完2本及以下的学生阅读成绩高36分,这相当于多接受一学年的教育。可以看出,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优质的课外读物。而大量阅读经典可以帮助孩子增进内在自我的增长,对以后的影响很大。

建议

1.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如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2.小说、名人传记、散文、诗歌……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即可。

不必勉强自己去读看不懂的书、晦涩的章节,每个人的阅读能力和自己的阅历相关,有些好书他人甘之如饴,你可能嚼之如蜡。找本喜欢读、读的下去的书,才能慢慢培养读书兴趣。

3.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摘抄和写读书心得。如果你读到一本好书,要培养自己读书的思考和总结的习惯,因为书写本身就是一次思考、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这样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促进阅读的应用。

4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也是有时限的,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建议

1.复习要及时。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

2.复习切忌动眼不动脑。

走马观花的浏览只能加深机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考。

3.复习和建立知识网络可结合起来。

复习一节时就建立一节的知识网络,复习完一章,这章的网络自然也清晰了。

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不要急着责备,家长们应该先看看是哪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了孩子的成绩。当然,习惯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养成的,希望更多的家长可以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