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最后一节是节约主题的班会教育课。20分钟开完班会以后,我看到班级的走廊里还有不少纸屑,孩子的桌子洋洋洒洒的,并不整齐。
潜意识里认为班规就是老师主导,制作出一系列的条条框框,让学生遵守就可以了。那么学生服不服气呢?学生认不认同呢?其结果不想而知。
班会课后20分钟,我用试问的语气问孩子们想不想再修改我们的班规?孩子们大声回答,想!我接着说,那我们一起来制定班规吧,大家举手说,老师进行记录。扣分标准和加分标准由同学们举手表决,多数服从少数。
孩子们热情高涨,一言我一语,纷纷举手着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规则同意扣一分的同学请举手,这个规则同意扣二分的同学请举手,这个规则同意扣五分的同学请举手,赵老师老师像破坏公物,偷东西,这些都是大问题,5分太少了!至少应该10分!孩子们畅所欲言。
下课铃声响起,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我洋洋洒洒的在黑板上记录了孩子们表决通过的17条班规,孩子们并纷纷表示,以后想到了再进行补充!
老师我们制定的更多的是扣分的规则,那么加分的规则我们怎么定呢?加分的规则也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并通过。我们利用明天的时间进行讨论!
下班后,骑着自行车,我走在路上,我在想班级到底是谁的呢?是任课老师的?是班主任的?是家长的?其实都不是,如果硬说这个班级到底是属于谁的,那么我想一定是属于孩子们的。那么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班级,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做主,自己去制定规则,然后去遵守它,完善它,内化它!而我作为班主任只是孩子的服务者与引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