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祖国边陲喀喇昆仑卫国戍边浴血沙场的英雄事迹引爆與论,天地动容。我为生活在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更为祖国有这样为守一寸疆土,临危不惧,拼命徒手撕杀的人民子弟兵感到欣慰。
而与这种纯爷们血气方刚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下流行的“娘炮“文化。所谓"娘炮"文化,就是男性阴柔化或女性化,都市称“小鲜肉"、“小白脸",乡间称“二倚则"、“假汝则",穿着装朿打扮女性化,说话故装“娘娘腔",而且多用重叠字,什么“包包哟"、“好好喜欢呀!"等等。并形成部分人效仿的非主流文化或时尚追求。
某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有其相应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一般国乱尊武,国安尚儒。我试着查阅了相关文章,发现“娘炮“文化并非泊来品,也非现代品,而有其产生发展渊远的历史脉胳。初步捋了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娘炮”始于魏晋。魏晋时期,国泰民安,社会出现奇葩现象,男人大量使用化妆品,追求肌肤“白“成为时尚,达官显贵更是如此。在家熏香,全身喷洒香料味,当时的美男应数潘安最有名气。在社会名流中,还以服用“五石散“为时尚,何宴是服用五石散的率先体验者。他们认为:服用此药,可使人又白又美,精神焕发。正因魏晋时期一味强调个性洒脱,崇文而轻武,造成王朝短命,最终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灭,使中原进入一个黑暗时期。
二、"娘炮"盛行于隋唐。隋唐五代时期亦以白为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便是盛唐时的“小白脸"。《旧唐书》上称张氏兄弟是“傅粉施朱,衣锦绣服”。
大概和武则天喜好有关系,宫内挑选小美男陪侍的标准,就是“洁白美须眉”。上层喜欢“小白脸",朝野上下就竞相仿效,男子做美容,化女妆,涂唇膏,戴簪花,以香熏衣,装饰打扮,标新立异,渐成一大时髦。而且蔚然成风。杜牧有诗为证:尘世难适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纵观中国历史这两个王朝,经济发达,物质丰殷,却在过度文艺中逐渐沦落,男子娘炮,不仅审美畸形,而趋之若鹜,就成社会病态了。
三、反弹于当下。随着我国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生产力得到释放,经济快速发展,过度文艺开始抬头,一时间追星族队伍壮大,尚儒淡武渐成文化,明星戏子出场费动辄三、五十万,片酬费开口上亿,科技人员边缘化,戍边将士没地位,小白脸渐成网红。娘炮渐成时尚。到二000年,一股“韩流"横扫全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韩国电影明星追捧过热,赴韩美容也进入寻常百姓家。第二个推手就是湖南电视台的小鲜肉节目的疯狂乱炸,使部分青少年到了狂热程度。曾几何时,报考表演艺术院校、电影表演专业、声乐舞蹈专业等成热门,一夜成为明星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已一再告诫后人,过度文艺,娘炮时尚,必将误国。好在国家已着手扭转,科技工作者给予了国家功勋荣誉,戍边将士成为最可爱的人受到敬重,中小学生体育成绩也和其它主课一样占分,社会风气正清新归正,阳刚之气开始上升,阴柔娘气渐失市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实现,让我们站在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门槛上,向第二个一百年阔步迈进。
2021年2月24日草 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