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必备技能:如何管理和分析需求

前段时间给公司同事培训了产品经理如何管理和分析需求,这个实际上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现分享给各位。

本文内容较长,建议先收藏再细看发,以防找不到。

要想了解如何管理和分析需求,我们得清楚的知道什么是需求?需求应该怎么收集和挖掘?需求收集回来后又该如何管理?诸多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分析,来形成我们今日的一个工作方向?

一、什么是需求?

1.需求的定义

需求二字,是产品经理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词,很多人会把用户的需要认为是需求,或者用户的欲望认为是需求,但实际上目前对于产品这一行业来说,并没有对需求的一个确切定义。

需求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通常用于表达消费者对于具体某种商品的使用程度,包括是否会购买、购买数量、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等,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实际上需求会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差距,二是需要,三是动机,需求的本质是需要,当您在使用某种商品时跟您预想的有差距,此时就有了需要,您想要让这个商品符合您的预期,而这种需要会激起您想要消除这种差距的动机与行动,在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就会形成需求。现实状况与想象的差距越大,需求就越多。

那为了便于各位理解,我总结了一下产品中的需求概念,就是特定的人在特定场景下对于产品功能的使用程度,并希望通过对应功能实现相应的价值。


image.png

2.为什么会产生需求?

例子1:我想吃饭,但不想自己做饭,也不想出去吃饭,怎么办?

用户问题:想吃饭但不想出去吃饭—>用户需求:能在家里很方便的点餐,且有人能送到家里。

解决方案:电话订单、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

问题产生需求

image.png

例子2:我希望我的钱能生钱,让我赚更多的钱,但我不懂理财,更也不想承担风险

用户问题:有人帮他钱生钱,且无风险。这个可以归类为用户的欲望,希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钱更多的欲望

解决方案:余额宝、各类理财产品等

欲望产生需求

image.png

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欲望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产生了需求,而产品最终就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满足用户的各种欲望,让用户更爽。

3.需求有哪些分类

关于需求的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需求分类法有两种,一种是马斯诺需求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需求分类方法,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需求分类法是日本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发明卡诺模型,通过对产品性能与用户满意度直接的关系来进行用户需求的分类以及需求优先级进行排序。卡诺模型里将需求分为基础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无差异需求、反向需求。

实际上这两种分类是相通的,对于马斯诺需求的分类来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实际上属于基本需求,其目的都是为了生存,而马斯洛提出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实际上是用户想要找到一种归属感,对应卡诺模型中的期望需求。而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对应的恰恰是kano需求中的兴奋需求,是用户期望能在产品的使用中获得自身的一个成长。至于kano模型里的无差异需求、反向需求,通常来讲是我们在做产品时需要规避掉的伪需求,在下文分析需求时会详细讲述。

image

按照这样的分类,实际上需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本需求,就是产品必须要具备的功能以及性能,如果没有这类需求,用户可能会直接弃用,

一类是期望需求,就是不影响主功能的使用,但用户期望具备的功能,如果有,用户的期望值会明显提高。

第三类是兴奋需求,指不会被顾客过分期望的需求,但如果这些需求一旦满足了,哪怕功能并不完善,也会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4.需求与产品生命周期有何关系?

image.png

需求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需求的关注点不同,产品功能实现的优先级也是不一样的。

一个正常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

  • 产品启动期

产品前景并不明朗,属于初创阶段,快速验证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真实需求,此时需求的关注点应该是:快速制作1.0版本的产品必备功能,确保产品可用、流畅,积累种子用户。需求:基本需求、痛点需求、安全需求、性能需求。

  • 产品成长期

产品已渡过了种子用户期,并且也获得了种子用户的认可,这时候就需要选择性的满足用户的其他需求,完善原有需求,去掉不合理需求,还要进行拉新,配合运营进行拉新活动推广。需求:优化现有需求,获取用户、平台导流、做好用户体验、提高转化。

  • 产品成熟期

产品已经进入稳定阶段,这时产品很难再有突破性的增长,这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活跃和营收,所有需求都围绕增加黏性、用户活跃度、增加收入来进行。需求:社区、积分、广告、运营活动等。

  • 产品衰退期

用户流失、有新的更好的替代品,此时需要研究产品自身问题,并积极创新,寻求转型的新机会。重点关注:用户访谈了解流失原因,制定相应策略提高留存;竞品调研、市场分析寻求新机会;设计各种运营活动,用诱惑/情感留住用户

不同的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需求关注点也应不一样。只有在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

二、如何挖掘需求

1.需求来源有哪些?

需求来源分为三类,一类是公司内部人员反馈的需求,一类是产品自身挖掘的需求,一类是公司外部人员提供的需求。

  • 公司内部需求

主要体现在三类:公司业务战略方向的需求,老板与领导基于长期对市场的接触与观察提供的需求,市场和运营等同事通过运营活动、市场反馈发现的需求。

  • 产品自身挖掘需求

主要体现在三类:产品通过竞品分析发现的需求;根据用户调研发现的需求;通过自媒体、运营数据等发现的需求

  • 公司外部反馈的需求(用户反馈、合作伙伴反馈、客户反馈等)
image.png

2.需求挖掘途径有哪些?

刚刚讲的是需求的来源,但这些需求我们要如何才能挖掘出来呢?

  • 如何挖掘公司内部需求

常见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从公司业务方向去挖掘,公司遇到的问题就是需求,公司的愿景也是我们可以挖掘的需求。二是头脑风暴去挖掘需求。建议邀请跟这个需求产品相关的人,包含不同职业背景的同事一起就产品的问题进行脑暴,从而挖掘需求。三是根据特定用户的特定场景去挖掘公司内部的需求。

  • 如何挖掘产品自身需求

常见的方法有四种,一是从公司自媒体宣传途径查看用户反馈;二是通过友盟等统计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三是通过竞品分析去挖掘新的需求,四是通过搜索引擎去分析用户画像,从而分析真实的用户需求。

  • 如何挖掘公司外部需求

常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用户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研等方式去挖掘用户的需求。

image

三、如何管理需求

1.通过需求池管理需求

我们通常会收集到很多需求,如何管理这些需求,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规划以及我们工作的安排,因此科学管理需求非常关键,此时就需要用到需求池。

产品经常会遇到两个疑问:下个版本我们要做什么?下个版本做谁的需求?需求池刚好可以帮助我们非常明确的量化需求的优先级,对需求进行集中的管理、集中量化,并且为我们规划新的版本提供依据。

需求池是管理需求、量化需求优先级的很好的工具,我们既可以将所有的需求都统一放进去管理,同样,还可以通过各种标准将需求进行量化,并且科学的进行优先级的排序。需求池不仅仅是简单记录需求是什么,还需要记录与需求相关的一些关键信息。

需求池管理有两个原则:有进有出、宽进严出。有进有出指的是采集了需求,还必须不断去实现需求;宽进严出指的是我们采集需求时可以先记录,不论需求真伪,都可以记录进需求池,而严出指的是我们需要对需求池里的需求进行严格的分析,通过各种量化模型来给其确定优先级,并且还需要有一系列的原型设计、评审、技术评审、UI设计、开发、测试等等一系列的动作才能真正去实现这些需求。因此我们在分析需求时需要非常精确严格。

2.需求池包含内容

image

上图是我列举的需求池里需要记录的内容,红色的部分是需求池优先级以及需求的状态,这两类是需要进行分析以及执行后才能得出的。

需求优先级的量化决定了我们产品经理下个版本应该做什么,而优先级的制定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标准与算法去得出的,需要从重要性、紧急性、用户量、使用频率、开发难度、开发时间等因素去进行综合评定,最后量化出需求的优先级。如何量化需求下文会进行分析。

3.单卡片需求与需求池样例

“单项需求卡片”是需求池的一个子集,每一张单卡片需求卡相当于一个用户需求。单卡片主要是记录谁在什么场景下作了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问题,建议怎么解决。原则是要客观、真实的还原用户的使用场景及问题。

下图中的单卡片需求卡是比较完整的需求收集样例,但实际上用户在给我们提需求时是不太可能给我们提供完整的信息的,所以需要产品人员在收集需求时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将所有需求尽可能的收集齐全,方便我们更快速的找到问题并给出解决的方案。

image
image.png
image.png

以上截图中的所有属性的说明以及需求池的一个模板,如有需要,可以直接下载模板使用。

0707-需求池管理模板.xlsx30.8K·
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link/zhihu/7lhWzYuVhCiWUMRmQEcRNf9Ve2MyU3aQUy4E==)

注意事项:

  • 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建立自己个人的需求池,记录自己负责产品或功能现有的问题以及可优化的点
  • 整个产品组应该有统一的需求池,接收各个渠道反馈的问题以及自身提的问题
  • 需求池应该需要有专人进行管理
  • 需要真实客观的记录需求内容

四、如何分析需求

通常我们会收集到各个渠道反馈的需求,但往往用户提的需求不一定是真实的需求,比如用户经常会直接给你一个解决方案,而不会告诉你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我们照做,大概率会出问题;再比如用户提的需求,我们虽然解决这个问题,但很可能因为业务复杂性,解决的同时又影响了其他的需求,并且有些需求看似很合理,实际上不一定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而且很多情况下,由于用户无法对场景和市场有一个充分的评估,这时,这些需求很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因此,我们在接到用户需求时,必须要弄清楚用户的真实动机是什么,他们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需要挖掘用户的真正目的

1.通过用户场景挖掘用户真实需求

所有的需求都是特定人群在特定场景下想要什么样的功能而实现什么样的目的/价值,因此要想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首先要清楚是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时间、空间、境遇等)里,遇到怎样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并且我们还要评估这个需求被满足的如何,是否存在痛点,是否有优化的方案。

一是了解用户。通过观察或者询问,尽可能多的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年龄、性格、特征、性别、职业等等,给用户打上标签。一个用户的需求有可能代表一群用户的需求。

二是了解清楚用户场景。了解清楚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这里我们需要有用户心理,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三是了解清楚用户的需求。了解了用户出现的问题后再了解清楚遇到的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案?他是怎么解决的?又希望怎么优化?

了解清楚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分析出这个需求是否是真实的需求了。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用户对应的用户群体、使用频率等等因子去分析这个需求的优先级。

image.png

2.通过四象限法区分需求优先级

通过四象限法区分需求优先级,实际上就是前文需求表里提到的需求的量化模型。

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程度进行划分,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个象限,此方法也试用与产品需求的优先级的划分。

  • (1)重要紧急的需求

指的是当务之急需解决的且必须限时完成的工作,比如线上的bug,或者当前问题已经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问题,需要紧急修复。或者宣传的文案与产品的定义相违背,需要紧急修改,又或者产品有严重的安全漏洞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和声誉。这些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通常这类问题不是每天都有,这类工作一般占总工作时长的20-25%之间。

举例:疫情期间学科网举行了全国大联考,但因为考试时间突然涌进几十万考生导致服务器崩溃,用户无法登录了,此时就需要紧急优先处理。

  • (2)重要不紧急的需求

重要不紧急的需求指的是我们中长期需要规划的对产品能产生深远影响的需求,这些需求虽然不需要当下解决,但合理规划可以帮助产品有大的改善,并且有可能反超竞争对手。

这些需求需要我们去花时间做各种竞品调研,并且进行反复的讨论,提升产品竞争力,此类需求通常需要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不会很快就上线,需要着重规划。此类需求一般需要占据我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一般占比高达75%左右。

  • (3)紧急不重要的需求

紧急不重要可以理解为当下用户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图片加载缓慢、信息流加载慢等,虽然没有达到用户预期,但这类需求不影响用户使用,且影响范围相对较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安排计划完成,但无需重点关注。

对于产品经理来讲,需要花更多实际去挖掘能真正给用户带来产品和用户价值的需求。如果此类需求反馈很多,可以考虑安排其他同事去跟进处理。

(4)不重要不紧急需求

此类需求可能表现在细节上的不完美,但不影响使用,也没有更多用户反馈,此类需求可以等到团队有充足的人力时再安排跟进即可。

衡量需求重要性有三个维度:用户量、发生频率、产品价值,需求的重要性决定了该需求到底要不要实现。我们要优先解决大用户量的高频问题以及迫切想要解决的痛点问题(基本需求)。最后解决少量用户的低频问题,改善用户体验,产生良好口碑。

衡量需求的紧急性有两个维度:开发难度与效度,紧急性决定了需求什么时候去解决。我们应该优先解决见效快,开发难度不大的,最后做很费劲而且见效慢的。

3.通过产品生命周期区分需求优先级

前文已经提到,需求是动态的,在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需求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阶段,应该有自身重点关注的需求优化点。这里不再赘述。

image

以上就是我关于需求管理的一些经验分享,如果各位认为有用,还请点个赞,再关注一下。分享不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