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需要,领导安排我到南京出差给客户系统培训,我本不乐意去,
因为当天飞来回,太累,二我怕我讲得不怕,因为我很少上台讲,培训讲课不是我的擅长。
没办法,领导安排,我只能遵从。
到现场后,在台上,我尽量调整情绪,虽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但也不影响培训,当系统培训演示完后,客户很满意。表示认可我们公司产品,并肯定我的演示,虽然表现有些紧张,但认真的态度还是值得表扬。
这件事情让我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改变,原来我的担忧是多余的,我根本没有必要在意下面多少领导在注视着你,我只需要把该讲的讲好,讲完,就ok。虽然有些不足,但也可以理解。
有时,我们之所以犹豫,主要是怕出丑。
我们怕出丑是因为我们都希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矛盾心理,跃跃欲试又害怕出洋相。
有时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放不开,怕出丑,有的临阵退缩。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心理舒适区”的概念。在这个舒适区域里,人会觉得舒服,很有安全感。一旦离开这个区域,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别扭。“心理舒适区”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它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御屏障,能够起到一种避风港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容易会不思进取。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对待“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才能更好的发展。
02
回想成长的每个阶段,你会有这种感触吗?如第一次演讲,第一次求职,第一次离开家到远方?
记得小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自己上课走神了没注意听,答不上来,周围同学哄堂大笑,后来才知道老师提问的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从这之后自己哪个学期在课堂上就很少主动发言了,怕同学们笑话。
心理学上也有一个叫“社交恐惧症理论”的概念。有些人不喜欢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他们不只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和社交障碍称作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个性上的内向、害羞,与社交恐惧症是不一样的。通常对群体的看法都是很负面的,除了几个亲近的人之外,他们很难和外界沟通,这些人不愿意加入人群。这些人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
0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工作中要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不断地进行尝试、反思总结、反复探索再实践,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敢于不断地尝试总结再实践,不要怕出丑,积极主动与人沟通,提高自身能力,寻找自己的不足。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搞好本职工作,敢于大胆尝试,有不怕出丑的心态。学会并熟练掌握新事物,“观察学习—模仿尝试—反思总结—再实践—反复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04
“出点丑”心情会更开朗。不怕出丑,敢于尝试。
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发明了一种“打击羞耻”的练习方法:让人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报站名,或是跟陌生人借一块钱等等。做完这些“蠢事”后,人们觉得很多担心的事“不过如此”,从而心情大好。这会大大提高你的被人嘲笑的“免疫力”,从而把自认为很困难的事情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出丑,只要表现出明朗快乐的样子就会被忽略,开开玩笑就能借此度过尴尬场面。
05
你总是不敢做这,不敢做那,你害怕被别人说,害怕别人看到了你失败,其实人家真的没有那么在意你,反倒是你如果实验成功了,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你,和你交朋友。
如果只是怕出错,只怕会错过更大的收获。错失了锻炼的机会。
有的人不敢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怕提的意见不好,不够周全,不够深刻,其实也无所谓,领导觉得意见好就采纳,不好也没关系,各抒已见嘛。
有的人工作即使干得很不舒服,也不敢辞职,因为害怕失业。
古语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但是,如果耐心细致的观察,再仔细的琢磨,另外多学点相关的知识,应该可以知道鱼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我们都害怕“出丑”,害怕失去控制的感觉,即使有时也觉得自己可以试一试,但是“阴暗”心作祟,还是觉得自己不行,不试试又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有时候你在乎的别人往往根本没放心上。你出丑了,被别人说了,也不用太在乎,因为他们不了解你,你又何必在意他们的想法。
站在台上,有时也只是你自己的主角,别人不会记得你很久,无论是好的,坏的。所以,不妨就让自己“出回丑”一回,尝尝被瞩目的滋味,或许,丑着丑着,就有眉目了,渐渐也就变美好了。
有多少人在掌握新东西的时候是一次成功的呢?敢于尝试,就有成功的希望;怕去做,连成功的机会也没有。
“出点丑”,只要不伤大雅,又何妨?怕出丑,往往只怕会错过更大的收获。
[END]
我是洪生鹏,
热衷旅行、写作,目前过着白天到工地搬砖、晚上写故事的生活